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务管理 >> 财务控制 >谈企业化关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学年

谈企业化关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20466 浏览:870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区别入手,就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如何由执行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转换以及制度转换前后的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换
2011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讨论多年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启动加快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脚步,2012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标志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根据《意见》,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怎么写作三个类别。按此分类,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属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类,其改革方向是转企改制,而会计改革方向在2012年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也已明确,即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意味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意义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目前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于1998年前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实际是以事业单位的身份从事企业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对其进行企业化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随着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的深入,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要转企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体制问题,使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彻底走向市场。而会计改革则是顺应其改革方向,从会计层面上解决了其会计核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换的注意事项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换的前提是转企改制,只有转为企业后才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这需要事业单位周密制定转企改制的工作方案,按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在这过程中,应注意对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各项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全面查实核对,摸清“家底”,对盘出的呆坏账、盈亏、毁损、待报废资产,经财政部门审批后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一)会计报表科目的时点转换是制度转换的基础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便可以进行会计制度的转换。转换的基础工作就是将以前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某一时点核算结果转化为同一时点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结果,即会计报表科目的时点转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换应以《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准,对某一时点的报表科目进行转换,并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事业会计与企业会计重大差异部分进行追溯调整。具体转换步骤可分两步走:

1、转换会计报表科目

事业单位确定会计报表转换的时点后首先应进行报表科目的对应转换。会计报表科目转换可以参考国资委《2010年度企业所属事业单位财务报表项目转换参考格式》(以下简称《格式》)。该格式主要是为做好年度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确保企业将所属事业单位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而设置的。笔者认为该格式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参考其会计科目转换对应表及转换说明,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科目对应转换为企业会计报表科目。

2、编制分录追溯调整差异

由于上述格式是为编制决算所用而非为事企制度转换所用,所以只是规定了两种制度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对事企差异的调整未作要求。而事业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换后形成的报表实质是视同该单位一直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所形成的结果,两种制度的核算基础和方法不同,必然导致其所反映的内容有区别,因此还需要在第一步科目对应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重大差异编制调整分录进行追溯调整。调整分录按照转换后的企业会计科目进行编制,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对不重要的事项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具体而言,通常需要调整的事项包括:补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调出一次性列支的自筹资金构建固定资产,调整对外投资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或权益法反映,调整收入和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反映。
通过上述方法可将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转换为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成果。具体操作时必须编制调整后的会计报表和详细的转换调整说明,完整详尽的反映出调整前情况、调整过程和调整结果,并制成会计档案加以妥善保管。

(二)会计核算模式及观念转变是制度转换的关键

1、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转换为权责发生制,要注意收

入费用配比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确认收支,经常存在一些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成本。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需要面向市场,成本核算对其而言非常必要,而采用权责发生制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先决条件。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转换为权责发生制后,财务人员不能再简单的以资金收付作为确认收支的依据,而要注意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要素的定义,通过一定的职业判断来确认收入费用,做好收入费用的配比,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高,要强调风险控制

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强调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而事业单位则无此要求。企业一般以盈利为目的,强调对风险的控制,其经营活动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以谨慎性为原则作出职业判断,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有效地控制风险损失可能造成的危害。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因此要注意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安全性与竞争能力。

3、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不同,要转变会计核算思路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首先,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而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其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而企业要求实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再次,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区别,事业单位在核算步骤上增加了对基金的核算,而企业则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算,计提减值准备等。

4、会计报表体系不同,要加强报表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相关附注。近年来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多元化,贷款规模扩大,这就要求其会计报表具有通用性以便使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更易读懂报表,获取相关信息。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报表有较大差距,给报表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如报表项目无流动、非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划分,不利于对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长期投资未按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不利于反映投资成本及收益;净资产科目如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科目的内容有较大差异,不易被投资者、银行等外部报表使用者理解;报表体系不完整,不要求编制流量表,不利于反映事业单位的流情况;与企业报表有较大差异,无法直接与下属公司进行报表合并。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使用统一规范的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增强报表的通用性,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要注意加强对报表的财务分析,由原来简单的事业收支分析转变为对企业投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增长能力的综合分析,从而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三、结束语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从会计角度探讨其在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注意事项。事业单位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必将会遇到许多文中未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此,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转变会计核算模式与管理观念等会计层面的工作,还要密切配合事业单位的人事聘用、管理体制、绩效工资、社会保险等其他方面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蒋东青,张学英.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探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4)
胡梅英.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探讨.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