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务管理 >> 财务控制 >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大纲

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1-06 点赞:26940 浏览:1217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3)02-000-02
摘 要 文章结合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效应的直接因素(FDI的进入方式、FDI的流入产业、FDI的规模与性质)和间接因素(FDI的产业关联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引出对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正效应的思考。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效应 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步开放,大量外资把我国作为投资的首选地。我国吸引外资逐年增加,198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仅为12.58亿美元,200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高达83

5.21亿美元。中国吸引外资的重心也由起初的重视外资的规模转向外资的质量。

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是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利用外资企业缓解国内就业的压力。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是否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论却不尽相同。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5)所指出的那样“FDI影响就业的方向和程度并没有一个一般的结论,研究结果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分析手段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必须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的因素及作用的机理。

一、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其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与性质等。而间接影响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度、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

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不同对就业的创造效应有所不同。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主要有“绿地式”投资与跨国并购。“绿地式”投资表现为在东道国建立新企业,使用新设备和雇佣新员工,这种投资形式必然能够创造直接的就业机会。而以企业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跨国并购,短期内不会形成新的生产力,就业机会一般不会增加,相反并购后的公司出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因素在重新整合、重组的过程中往往还会裁员,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DidWilliams(2003)利用英国外资公司子公司的数据,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子公司类型、母公司国籍三个因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得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因上述三个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绿地投资”产生正的就业效应,而并购投资方式则产生负的就业效应。
虽然跨国并购早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首选方式,但30多年来,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以合资,合作和独资等新建投资为主。2010年,我国新建合资,合作和独资项目27355个,2010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1053万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相关并购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会以并购方式进入我国市场。

(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与其所投资的产业有很大关联。相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所以,如果外商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其单位投资直接创造就业的效应十分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将为东道国的非熟练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相反,如果外商投资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它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就会有限。ChristophErnst(2005)以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为例,时间跨度为1990--2002年,研究表明由于FDI进入的方式和部门的原因,90年代后大量涌入的FDI对于就业的影响总体是不如人意的,原因在于劳动力更多地雇佣在了有较高资本密集度的部门。国内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udooo.com

学者邱晓明(2004)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其就业增加效应明显弱化。
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而外商企业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所以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外商直接投资都进入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利用外资更加重视质量,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与性质

最先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来源于是港澳台,从性质上讲属于“成本导向型”外资。这一时期外资的显著特点是规模较小,1990年FDI平均单项资本规模仅为90.69万美元。“成本导向型”外资主要是利用大陆极其低廉的劳动力,多投资于如纺织服装加工生产等领域,因此这些中小规模的FDI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很大。
牛勇平(2001)对1986--1998年的FDI与中国就业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国内投资效率下降或相对下降的形势下,FDI对就业数量的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正效应,港澳台企业创造就业数量效应较为显著。
90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和来源国都有明显的变化。来自欧美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的大型跨国公司成为投资主体,FDI平均单项资本规模明显扩大。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多分布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由于FDI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单位资本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减少,因此随着投资主体由中小企业为主变为大型跨国公司为主体,FDI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断递减。

(四)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的关联程度

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关联程度也会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本地企业之间更多表现为竞争关系,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会加剧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本土企业为了和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竞争,企业不得不减少就业人员,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或者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一些经营不善、没有优势的本土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会增加。这时,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会增加就业,反而会形成挤出效应,导致就业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与东道国本地企业更多表现为互补关系,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市场需求因此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就有利于东道国不断扩大劳动就业规模。据《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估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每雇佣一名员工,就为其当地的原材料、零部件、怎么写作供应商以及当地中间购写者(如分销商、维修写作技巧商等)间接地创造1--2个关联就业机会,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前后向的产业关联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往往大于其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五)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很大程度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有关,而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往往取决于劳动力的质量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往往带来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但这种“知识溢出”对东道国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东道国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外商投资企业要求的结构性矛盾将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就业的能力。因此,东道国劳动力质量的优劣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udooo.com

流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效应。

二、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就业效应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引进外资的政策,逐步形成了内资和外资同等对待,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必然使得我国就业压力增大。在这样的局势下,如何从促进就业的角度来引导外资的流入,本文给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第三产业

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35.7%。相比较于发达国家70%的比例,还很低,有巨大的吸纳就业空间。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引导外资进入怎么写作业的法律,这不利于外商在我国的合法经营,阻碍了外资进入。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第三产业,特别是怎么写作业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加大在怎么写作业领域的投资力度,最终达到使怎么写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目的。

(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西进”合理布局

长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布局呈现“东高西低”的局面,85%以上的外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中西部地区应趁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之势,完善相关引资政策,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西进”实现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梯度转移,引导外资进入中西部公路、铁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带动西部就业,缓解东部就业压力。

(三)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采购率

很大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特别是大型的跨国公司,采购原材料投资品时采用内部购写原则,这样,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率,对国内与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未能提供相当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大力扶持外商投资企业配套企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国内完成投资品的采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我国的零部件采购率和配套率。从而创造间接就业,扩大就业规模。

(四)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

我国劳动力基数很大,但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类型已经从起初的寻求低生产成本转向寻求市场和技术,外资对我国的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素质不高加大了外资雇佣培训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作用。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发展职业教育,促使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拉动力和专业技工的转变。同时,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成熟,真正按照市场需求实现劳动力供给。
参考文献:
邱晓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变迁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
金碧,陈仲常.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传导渠道研究.人口与经济.2007.
[3]蔡防,王德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个人力资本分析框架.财经论丛.2004(7):1-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