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程序设计 >课程内容中职动画影视制作课程内容开发和更新怎样

课程内容中职动画影视制作课程内容开发和更新怎样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17488 浏览:725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动漫专业的发展,结合本校的动漫专业建设,根据“五个对接”的指导方针,提出动画影视制作的核心教学内容After Effects软件教改方案,通过“行动导向”对基础能力模块进行授课,“量变引导质变“的特效应用模块训练,积累“商业案例”素材,激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把学生培养成动画影视合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After Effects;动画视频;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1009-3044(2013)14-3314-02
近年来,社会动漫专业人才需求量骤增,职业院校动漫专业发展迅速。我校作为广州市中职学校最早开设动漫专业的学校之一,把动漫专业按照市重点专业的标准来建设,以“五个对接”为指导方针,以社会需求为最终目标,以提升教学效率为途径,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从校企合作入手,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认真规划了专业教学内容,实施了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动画影视制作课程是动漫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动画影视制作课程的核心内容为After Effects(以下简称AE)软件的教学,并辅加Flash和Premiere软件。AE是IT行业认可度和知名度都较高的影视制作软件,可以说是行内的影视制作标准软件,具备兼容性好,外挂插件、滤镜丰富齐全,制作效果一流。但要求使用者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只停留在对软件的使用和掌握上,难以站在较高的层次对软件进行审视,或者站在行业的角度提高技能。因此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基础模块、特效模块、特效素材和技能竞赛四个不同的能力模块,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1 基础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职业培训教育领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拥有先进的课程体系和职业技术培训方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主要功能强在于强调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中心,让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最终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学生最终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索,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和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大脑和动手共同参与,因此是一种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教学法。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在进行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被不断运用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广州的职教改革,提得最多的也是这种改革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和综合技能能力方面起着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因此逐渐被职业教育界和培训行业的专家所接受。
软件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共性和通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介绍软件的界面功能,其结果将使得影视制作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呆板无趣,学生很快就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加上软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有新版本出现,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力不从心,跟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只懂软件的界面功能,而不能掌握软件在影视制作行业起的作用。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基础模块的教学过程摒弃传统的“界面功能”介绍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为基于任务的教学和借助任务的教学两种形式,两者的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同,教师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在基础模块的教学中采用的是基于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课程任务其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任务前先将本次课程要制作的最终效果展示给学生观看,尽量做到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角色;任务中就是分解任务和做到细化,教师可以充当指导和解决问题的角色;任务后就是学生的作业或者作品展示。在任务中的阶段还可以分为基于问题解决和基于项目活动的两种教学方式。该学法节省了本课程基础知识能力模块的授课时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2 特效模块的训练方法采用“量变引导质变”的原理

根据哲学规律“量变到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违背这一规律,学生的学习更要遵循这一个规律和循序渐进,AE的学习对用户的艺术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而作为非艺术设计特长的中职生,甚至可以这么说,连文化基础课都相对薄弱的中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在基础能力模块学得较好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就遇到了学习瓶颈。因为在第一次阶段,学生只要肯付出学习的时间,加上教师的指导,基础技能是都可以弥补的。而艺术素养非“一日之寒”,连教师也可能存在这方面的缺失。因此在教学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训练,教师也要在平时自我提升中,注意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3]。
本校提出两种解决方法,一是聘请行业专家讲课,特别是动漫公司的职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讲座。二是开办影视欣赏第二课堂,通过本专业的教师精心准备影视作品,以电影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广州现有多媒体充裕的教学条件下这是较容易做到的,笔者经常截取影视节目如《阿凡达》片段、《唐吉可德》片段、《哈利波特》片段、《电影频道》片头以及《天气预报》片头等,主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影视片断的特效使用,检测以时日,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会达到教师预想不到的高度。
特效应用模块为AE中软件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这个模块分成“色彩调整”、“噪波”、“运动规律”三大块,同时也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借助任务,通过大量的实例训练使得学生形成对特效应用的惯性行为,对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程度的熟练,大概了解什么色彩应用于什么样的场景,最终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实现有迹可寻的“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3 特效素材采用“商业案例”的方法形成教学库

困扰动画影视制作课程的最大瓶颈就是学生得不到商业案例的训练,只能停留在教材范围内的案例学习,就算把教材的案例学得再好,也可能只是“纸上谈兵”,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以学习软件界面功能为主的教材很容易过时,学生较难与最新软件版本同频,也难学到现时最新和最流行的技能,从而造成真正能力的提升受阻。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通过教材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总结和综合运用前面基础能力模块和特效应用模块所学的技能和知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所学案例与时俱进的问题,需要本专业教师主动出击,深入市场,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主动与本地区的影视动画公司取得联系和合作,利用检测期时间进入公司实习,有能力的教师甚至参与到公司项目中,了解项目管理和任务分工等细节,其主要目的是得到真正的商业项目训练,再将已经没有版权利益纠纷的商业项目带回到学校,指导学生进行商业项目的实战[4]。如果与公司联系不够顺畅,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上影视培训班,如影视培训市场比较有名“水晶石教育”,广州也有分教点。总的来说,教师要保持与社会接触,了解行业发展,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教学生,这样就可以达到教学相长,学生在毕业后社会认可度也会提高,教师在对本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随着学生制作水平能力的提升,本专业教研室可以成立了动漫专业工作室,面向全校普及影视制作知识,借学校搞大型活动的东风,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成果,也可以充分利用好中职学生好动的本性,引导学生有主题地拍摄短片,1学生模仿网络流行视频的《江南Style》,拍摄和制作《中职style》,上传到视频网站,点击率不断攀升。

4 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正所谓“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大赛指的就是职业技能大赛,从下往上,有市赛、省赛和国赛,层层选拔,这些竞赛平台都是学生施展学有所成的最佳空间,也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最好的检验,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标准和指挥棒。影视后期专业技能大赛要求学生不但要熟练操作行业软件,而且要有更高层次的指标就是创造性,这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5]。在教学中,AE与技能大赛的影视制作项目大赛规程基本对口,无论站在为校争光,还是为学生的前途考虑,教师都应鼓励有能力和有梦想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笔者有五年以上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前几年广州市赛都是Premiere和AE作为竞赛主要使用软件,2012年改用ID软件,2013年改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AE进行制作片头和片尾并结合动画制作输出视频,虽然竞赛使用的软件不断变化,学生只要扎扎实实掌握本文所述前三阶段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的软件很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近几年市赛中,指导学生参加的动画视频制作项目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有学生获得市赛的二三等奖。

5 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需求从单一人才结构向复合型转变,技能竞赛也紧跟企业需求步伐,2012年从国赛到市赛,影视制作项目转变成动画影视制作项目,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都需要相应调整。无论风云变幻,踏踏实实地从AE的基础模块认真抓起,特效应用模块不断训练,引入具有市场价值的商业案例提升技能,挑选高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udooo.com

素质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四个环节紧密配合,培养动画影视合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郑道娟.《After Effects影视特效》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电子制作,2012(12).
毕兰兰.《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合成》课程设计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 国晓芬.后期特效制作实践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6).
[4] 宫蕾,陈延辉.教学法在影视后期特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
[5] 李铭超,刘丽萍.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三维动画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