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 >试议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工作意义

试议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工作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5179 浏览:162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否定之否定,存留下来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些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到现代的思想文化中,对我国抑制腐败产生和工作的进行有重大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精华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作用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存在少数诱发腐败的封建主义糟粕,但大部分依然是很有价值的廉政文化,并深深渗入到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中,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对当今抑制腐败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本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为民本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资源。民本的基本思想是一种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的统治观,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认为君主应“仁政以德”,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同时,孟子还提出“与民同乐”的廉政思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讲得更为明确:“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贵君轻”的理论贯穿于中国整个传统社会,它看到了君主权力运用的限制性因素,在任何时候,只有做到体恤民情,争取民心,国家政权才能长治久安。所谓得民则兴,失民则亡,中国历国君主尤其是经过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而建立的新王朝,在国家管理中都极其重视民心的向背,注重惩治腐败、整顿吏治、安抚民心,这些思想延续到现在,我们在保持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1)从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到以民为本位,实行自治,由人民自己作主。我国重视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致力于将“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使更多的权利回归社会。在卢梭看来,真正的应该是人权由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和规定国家制度。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在新时期更是践行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真谛,尤其在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与素质,扩大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2)将民本的政治思想进行时代性转换,使其与现度相结合。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将政治道德化,缺乏制度保障,在新时期,我们坚持法治,在政治的建设过程中用法律加确定下来,这样更能体现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就扩大公众参与的角度来说,全方位的制度的保障就体现在实行阳光行政,将政务摆放在民众眼前,接受民众监督,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回应渠道,使民众的呼声能真正引起政府的重视,进而在制定各项决策的过程中能真正体现民情民意。惟有将人治转变为法治,民众的参与以及民众的其它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也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有、民享、民治”。

二、清官思想

清官思想是一种道德内约力量,强调为官者主要以个人素质与修养为根基,坚持自省,主动拒绝权力的诱惑,保持出污泥而不染的名节。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政治的社会,长期以来,在政治的氛围下逐步形成了道德自律的清官思想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并包含着某种道德评价的意味。在我国涌现出的不少党员干部都拥有这种良好品质,如雷锋、焦裕禄等,他们不仅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工作上更是廉洁自律,为廉政建设树立了好榜样,是人民真正的公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已成为一支遏制和消除腐败的巨大的文化力量:(1)传统的廉洁清正文化告诉我们,在选拔任用公职人员时,一定要将其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考察,在其入职后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廉政教育。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政治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经济与权力关系错综复杂,使得腐败现象很容易滋生蔓延,尚待完善的法律还未根本改变人民群众完全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状况,因此“清官”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这种也思想依然活在百姓心中。(2)在新时期,我们对廉洁的呼唤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清官”,关键是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能使官员们不敢腐,不愿腐,更没机会腐,同时,我们要加强监督,确保制度的有力执行,一个缺乏监督的法律实际上形同虚设,而只有实现司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不给腐败任何行动的机会,才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总之,建立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法规制度与权力运行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走说服约束加威慑的路子,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的必由之路。

三、尚贤思想

传统文化认为一个政治清明的国家,一定要有一批贤能之士来治理。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就是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为官,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百姓就会心服口服,否则,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在推举贤才的问题上,孔子主张“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反映了孔子注重官员实际行动的举贤标准。孟子对如何举贤做了如下论述:“何谓贤者?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可见,孟子选贤任能注重群众基础,认为统治者应广泛地听取各阶层的意见。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孟的举贤才思想,指出不论出身门第和社会地位的高低,只要德才兼备,就要“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反之,即使出身名门,身居高位,若无德无才,也要降为庶人。他充分认识到贤能之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而历史的经验也证明了“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的道理。此外,荀子还提出在官吏的选拔与使用上,应做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外不避仇,内不阿亲”,“无恤亲疏,无偏贵贱”,由此“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故“君人者,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传统文化中的尚贤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打击用人制度上的不正之风,无疑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1)今天我国实行战略人才工程,首先就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选拔出德才兼备的贤才。对此,我们应着重把握两点:一是坚决反对和纠正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对照顾裙带关系的行为绝不姑息。可以说,在所有腐败中,用人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源头。如果选人用人腐败了,只要给钱,什么样的人都敢选敢用,后果必将是恶性循环,并导致其他形形色色的腐败,继而严重破坏党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危害国家政权。因此,要抑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就必须严把用人关,从用贤人开始抓起;二是用人要树立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点,坚持人才要尽其所能、用其所长的思想。古人云:“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问小疵”,只要主流是好的,并拥有在某些方面卓越的才气便可大胆使用。领导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德与识才之智,并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促进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2)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求我们不仅要正确地选拔大批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和管理好这些人才。为此,我们应按照人才的实际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其贡献大小和工作成绩给予奖励,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独特的聪明才智。当今时代是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时代,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善于用崇高的精神凝聚人才,用良好的待遇激励人才,用伟大的事业吸引人才,是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除此之外,传统政治文化中还有许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成为抑制腐败的宝贵文化资源。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的廉耻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信义精神;“位卑忧国”、“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及勤于国事,合理开支的勤俭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思想等等。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不朽的价值,都应该而且值得在加强我们的廉政建设中大力继承和发扬。
参 考 文 献
王晓琳.浅析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9)
任静.海瑞清官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文化与传播.2011
[3]尚金锁等.论墨子“尚贤”思想及现实意义[J].职大学报.200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