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状况与对策查抄袭率

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状况与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6841 浏览:2107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A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日益加剧,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也在加快,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会走向国际化趋同的道路。本文概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现状 策略

2008年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制定一套全球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于全球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udooo.com

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共识。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进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企业中得到了有效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

(一)取得了平稳的实施效果

2003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入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阶段。2005年,国家财政部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5年11月,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签署《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联合声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原来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发布了39项具体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开始首先在上市公司、部分非上市金融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实施,目前已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此次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更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理念,更重视资产质量,并且由原来的损益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表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效果平稳,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促使资本市场完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立足于中国实情

我国会计准则在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而不是“全盘照抄”。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进程中,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考虑了目前的特殊国情,兼顾了我国特定的法律、税收等背景。例如,目前我国企业合并中大多数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因此,新准则的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为账面价值,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计量基础为公允价值,同时可确认购写商誉;国际会计准则强调除非企业能证明该项交易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否则在资产交换过程中都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新准则却规定,要求只有在证据非常充分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就是说,如果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证明该项交易能以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如此谨慎的例子就说明了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情。

(三)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互动

全球应建立统一的、公认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这是全世界各国形成的共识,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但趋同不应该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而应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世界各国或地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相互认可、相互借鉴、相互沟通。

2011年7月,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成功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4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充分听取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意见,比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按照我国的建议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等准则,并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放缓了财务报表项目列报进程、推迟了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时间等,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对当今世界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各国经济活动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为了达到世界各国企业业务合作、资本运作和资金融通顺利进行,真正提高世界各国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保持国际资本流动畅通,降低各国企业开展国际经济事项的成本,节约世界各国财务报告的时间,共同基础的财务信息是必要的前提。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之一,必然要走向国际化趋同的道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速度也日益加快,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国家越来越多,参与热情越来越高,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一分子的中国,理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进程中来。

(二)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新形势的需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由于受到金融体系造成的重大冲击而出现明显下滑,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希望G20成员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快国际趋同速度,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欧盟各成员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日本、加拿大、印度、韩国、美国等纷纷发表声明,将采用或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国作为G20和FSB(金融稳定理事会)的主要成员,应积极响应倡议,但基于对我国的法律环境、语言习惯、实务问题,以及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灵活性等因素的考虑,坚持“趋同”策略是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最好做法。为了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在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进一步向国际国内社会表达了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原则立场和明确态度。

(三)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需要

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由会计概念框架作为指导,会计概念理论框架的建立能够为各项具体准则的研究、制定、评价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我国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概念框架。

2010年9月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宣布建立一个改进的概念框架项目,概念框架项目计划分为八个方面:目标与质量特征;要素定义、确认与终止确认;计量;报告主体的定义;财务报告的边界、列报与披露;概念框架的目标与地位;概念框架对非营利主体的应用;其他问题。随着新概念框架的提出与建立,我国会计概念框架也面临系统重构。概念框架不属于准则的内容,不具有准则的效力,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却是准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作了修订,在重新发布内容上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与国际趋同的一面,但在形式上仍属于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新的基本准则能否担当起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探讨

(一)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2005年,在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的坚实基础上,有关人士提出:“趋同是方向、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趋同是新的起点”。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坚持“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应当互动”的原则,主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其高质量、权威性和全球公认性,还需要推动IASB在修订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时充分考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我国要遵循国际会计惯例,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也要成为国际化会计的一部分,也需要全方位深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我国要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包括继续派员参加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从受托人、咨询委员会委员、解释委员会委员到未来的项目工作组成员等各个层面的工作等,同时广泛组织动员企业、专家学者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研究制定和修改准则工作,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升我国在国际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积极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会计问题,它涉及到市场发育程度、会计监管体系、法律体系、文化背景等纷繁复杂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实施与我国方方面面的建设都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全方位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建设,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此,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同时,应全面审视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企业制度、政府监管、财政与税收政策等,通过对照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从各方面加以完善和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改进。在持续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同时,财政部会计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信息化建设、会计监督管理等工作。财政部已于2010年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会计信息化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內推行。同时,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素质、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队伍现状来看,目前尚缺乏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整个会计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上近年来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化速度较快,会计人员来不及消化和吸收这些新知识,以致在理解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积极培养既了解我国国情又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职业操守和广阔国际视野的高级会计人才,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要努力提升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我国有13.5万名注册会计师,ACCA近几年在我国仅培训了约2000名掌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会计师,缺口很大。

我国已经将会计人才培养列入了我国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中,会计教育也将着力加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人才规划,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会计人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既是必然的选择,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性决策。在趋同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应顺应趋同大势,立足国内实情,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流,全方位推进我国会计改革和国际趋同化进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