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产业经济学 >试析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

试析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33931 浏览:1577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湖南作为中部一个农业大省,其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性。本文中从历史、区位、政策、制度四个方面对湖南省区域内经济差异进行理由分析。总结出湖南落后地区缺乏的是制度的供给,缺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引进资金的制度机制。
关键词: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理由分析
1674-7712 (2013) 16-0000-01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化理由,世界各国都面对着发展不平衡的困扰。湖南作为中部的一个省,其区域内经济发展亦存在较大的地区不平衡性。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湖南省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而且也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理由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历史理由

湖南省东部长株潭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湖南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具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较好的基础设施,较理想的协作配套条件,技术先进,工人素质高,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强。投资环境较好,不仅易于从国内取得资金,而且也易于取得外资的支持,而且东部的优势区位也便于其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产品交流,参与世界经济的循环,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而湖南省中西部地区,虽然有较好的资源优势,但在一定时期内资源开发的条件差,不仅公路、铁路等运输网络不完善,而且开发所需的配套条件也不理想,这往往导致开发资源成本高,投资收益率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运动受市场的支配,总是从资金收益率低的地区流向资金收益率高的地区,这就表明,在一定时期里,中西部地区不仅资金积累能力因企业效益低而较弱,而且中西部的资金在市场作用下有外流的趋势。

二、区位理由

湖南省农村经济受各种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城市经济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形成特色比较明显的五大经济区。一是洞庭湖区,包括益阳、常德和岳阳三个城市。该区有全省最肥沃的平原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排灌设施较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较强,农民文化素质较高,是全省农业综合优质商品基地。二是长株潭区。该区气候资源优越,农业生产条件良好,城市经济辐射力强,农副产品市场容量大,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土地生产率、多种经营比重,以及乡村企业均居第一位,属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农业区。三是娄邵区,该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干旱制约着农村的发展,但柑橘、茶叶、黄花菜、干辣椒等园艺作物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四是湘南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三市。该区土地面积较大,粮食、烟叶、牲猪以及用材林、经济林等的地位比较重要,但农村经济尚不活跃,乡村企业比较落后。五是湘西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三个城市。该区山地资源丰富,是全省最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水果、茶叶、烟草、油料和食草牲畜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耕地少,交通闭塞,科技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低,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农村经济落后,是湖南省主要的贫困地区。
从水系方面来看,省内的长江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湖南有吞吐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四水纵横贯穿全省,四水的总长度为2880公里,省内流域面积有20407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这种情况是长江流域其他省市没有的。其二,湖南湘江有连接长江和珠江、贯通东海和南海的开发前景。湘江上游与珠江支流西江上游相近,且有水相连,开拓成湘桂运河,就能实现上述两江两海的连通,这种情况在长江水系中是绝无仅有的。从湖南经济的总体布局来看,流域经济是湖南的主体经济。全省市县党政机关设在四水及其主要支流河畔和洞庭湖区的有74个市县,占全省市县总数的71.1%,这些市县的城镇经济,占全省城镇经济的九成以上。湖南省东部地区在这方面绝对优于中西部。
湖南省的山区县比例较大,而且基本集中在中西部。这些地区一般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适宜于手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加工业资源、工业发展所必须的能源资源等。但由于种种理由,资源的优势和潜在商品优势、市场优势之间的差距并没被真正认识,或因条件,或因技术,或因资源本身的数量和质量,有不少资源尚难以利用。湖南省的许多山区往往距几个城市同时处于等距的状态,似乎可同时接受多处城市经济辐射和吸引,这种区位优势往往隐含实际上的区位劣势,在处于多个不同吸引扩散边缘地区的混合区域内,力的衰减和均衡,各种边缘效应的共生作用使这种县域成为在城市吸引和扩散作用下的“盲区”。

三、政策理由

在国家大气候的影响下,湖南省作为中部的农业大省,其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避开的受到了影响。国家区域经济政策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总体上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对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既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消极影响。积极的作用是:均衡发展政策下,湖南省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非均衡发展政策下,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处于过渡地带的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积极接受东部地区新的理念和管理策略,从而达到“换血”的目的;协调发展政策下,湖南省的湘西自治州列入西部大开发行列,为湖南省经济的发展又打了一针“强心剂”,为其在更高层次上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消极影响是:均衡发展政策下,湖南省的经济从属于国家经济政策,投资严重向以钢铁为首的煤炭、机械、电力和铁路等五大行业大幅度倾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调。忽视了区域分工的作用,放弃了大国发展经济的空间优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非均衡发展政策下,资源大量向东部地区倾斜,“有水快流”政策导致资源破坏性开采,与“重复引进”并行出现地区经济结构趋同趋势,改革措施不完善下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日益严重。

四、制度理由

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制度均衡有2个衡量标准:第一,制度的净收益大于零;第二,在制度集合中,由于制度的唯一性特征,必须选择净收益最大的制度。也即在制度均衡中,基本原则是制度的边际替代成本最小。本文中将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方面来探讨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理由。

(一)正式制度理由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如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契约等。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正式制度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区域在经济决策、制度供给、组织培育、财政收支、剩余占有与分配、要素酬劳、资源配置等制度变迁与制度安排方面有了相当的、独立的支配权。
(2)东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度经济价值所产生的经济绩效要远远高于西部地区。
(3)东部农村诱致性制度变迁速率与密度要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一方面说明两大区域在“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差异从而提供给主体的激励水平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西部地区存在“初级行为团体”的严重缺失与低水平的制度需求,从而无法实现发展所需的制度均衡。

(二)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非正式制度理由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习俗、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非正式制度理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1)轻商重义的经济观念。商业活动总是和逐利相连,因此轻商就是轻利,经济主体不懂得在商品交易中获得正常利润,只将其看成近似于道义活动,导致轻视资金的生产性再投入,重人情轻合同,不懂得搜索市场信息等现象大量存在,使得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巨额增加,加大制度创新成本。
(2)保守的经济思想。市场经济和风险的耦合,使其总是离不开创新活动。受传统中庸观念的影响,经济主体注重安稳,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企求更大的心理安全,在产品基本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后,就失去了经济活动的动力。主体不是想方设法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环境,而是坐等救济。这种保守的心理,使市场交易的经济规模十分有限。
(3)平均主义价值观取向。贫困落后地区物质产品有限,邻里之间不乏相互帮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价值观。这种平均化的文化倾向,不利于自由竞争观念的生成,从而导致经济的发展缺少灵魂。
总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制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供给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地区似乎紧缺人,紧缺钱,紧缺技术,但是,又好像什么也不缺。实际上,湖南省落后地区缺乏的不是哪一种生产要素,缺乏的是制度的供给,缺乏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引进资金的制度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3-10.
[2]易可军,唐瑾.湖南区域经济战略[J].湖南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学报,2001(2):35-48.
[3]陈扬乐.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J].经济地理,2003,23(2):183-186.
[4]岳天明.我国东西部差距的非正式制度成因考察[J].开发研究,1999(3):28-29.
[5]罗能生.产权理论与制度创新: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第一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4.
[作者简介]章玲,女,湖南常德人,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教学与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课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编号:11ZD04)阶段性成果之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