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一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在自主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技巧

信息技术在自主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技巧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17526 浏览:736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理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可以通过以“疑”引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设“疑”于讨论中,引领学生互启自悟,以“疑” 鼓励质疑,诱发思维等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设疑;有效性
1671-0568(2012)28-0120-0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能有思,有思才能产生求知的动机;有疑才能使人的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以“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欲以下面的实践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疑”引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教学 “以“疑”为导向”,改变教师重灌输、轻启发,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被动接受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疑” 引思,启其心扉、促其自主探索的风帆。
案例1:有位教师上Word中讲解页面设置时的教学片段:
师:打开一个文档提问:如何设置常见的16K纸张或明信片大小的纸张,能否找一找命令在哪个菜单中?请同学们回答并演示如何设置成16K的纸张。
生:当设置完了,文档由默认的A4变为16K时,纸张变小了,文字增加了一页,并且只多了两行(教师预先故意准备好的)。
师:引思1,为打印时节约一张纸,如何将这两行并到前面去?
生:思考中。
师:引思2,(拿出一张现场打印稿)这张纸哪些地方可以腾出空间?
生:回答:打印稿的两边、四周等。
师:引思3,如何修改页边距?
生:在回答中,既加深认识,又能使反应慢的学生豁然开朗,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以“疑

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udooo.com

”引思, 巧搭思维台阶,激活了知识生长点,让学生经过阅读、独立思考、自主切磋,形成自主解决的技能和方法,引导让学生边学,边思考,通过逐个问题“引领”的深入,与学生认知的一致性, 彰显教师课堂引领力,通过有效问答,引导着学生在渴望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 使学生获得Word编辑页面设置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真正理解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设“疑”于讨论中,引领学生互启自悟

在课堂中设疑激趣,是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效课堂讨论时,全班同学认真思考,都在发言,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联系学生生活,制造悬念,设置一些小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师生、生生互动,互相诘难答题、智慧交流、互启补充、感悟,使学生的知识 、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
案例2:有位教师上苏教版第六章第2节“图片的处理”时的教学片段:
师:按预期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图片的组合任务。发现有一学生做得又快又好,给他的脸上帖了一朵红花以示奖励。(特意做。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接着又拿出数码相机,简单说明操作方法后,让一学生拍照。
生1:接过数码相机,给这位脸上帖了一朵红花同学拍了一张照片。
师:指导生1把照片从相机上下载到老师机上。
生1:把照片从相机上下载到老师机上。
师:好!很快传给学生观看,并启发学生:“这张照片能用来做吗?
生:不能。
师:顺水推舟继续发问:“既然不能,那么,可否利用我们正在学习的ACDSee把照片处理一下,使其成为合格的照呢?”
生:肯定地说,不能。
师:照片怎么处理?
生:有的说,重拍一张照片;有的说,把脸上帖的红花去掉……
师:在不允许重拍情况下,怎么办?
生:七嘴八舌说开话茬儿。
师:提示学生需要用到“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让学生登录到有ACDSee视频教程的网站进行学习“修复工具组”的使用方法。
生:在老师的提示、指导和帮助下,在小组讨论的同时动手操作,很快就有学生完成了这个任务。
师:看到学生们具有一种成就感,脸上荡漾着成功的笑容,非常自豪。紧接着不失良机,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
……
上述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好“导演”, 设“疑”于讨论之中,为学生的实践多创造契机,能优化教学过程,把“讲堂”真正变成“学堂”,引发学生互启自悟。使得一批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学生,放开自己,融入到群体中。教师不断解答着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让一学生谈了本课学习的收获,随堂处理了三个练习题,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登录到学校资源网下载(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材),完成“有斑的宝宝jpg”和“宝宝(红眼)jpg”的修复和去红眼任务。

三、以“疑” 鼓励质疑,诱发思维

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先提出疑惑问题,引起学生悬念,然后鼓励学生质疑,诱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认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创设愉快情境,不仅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案例3:有位教师讲授“动画的技术特点”的教学片段:
师:演示《角平分线的定义》模拟动画后,设疑1 :此动画对你学习此知识点有什么作用?
生1:思考并回答:此动画很形象、直观,使我很容易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这个知识点,并且印象深刻。
师设疑2 :动画与真实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它是通过什么方法产生的?
生:相互讨论回答:动画与真实现象的表现过程很相似,不过动画是用电脑画出来模拟真实现象的。
师设疑3:动画在技术上有哪些特点?
生:相互讨论回答:动画的特点是对真实的物体进行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后,生成再造动画,主要用来动态模拟,展示虚拟现实等。
师:很好!那么,明确动画的技术特点后还有什么疑惑?(鼓励学生质疑)
生:互相切磋后,生2提出:动画之所以能给人动感,是因为视觉残留,可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啊?生3紧跟提出:没有视觉残留,动画就不能产生动感了吗……
师:表扬敢于质疑的同学,借此机会,要求学生对2位同学提出的质疑展开讨论。
生:(在老师的提示、点拨下。)展开热烈讨论后,明确:①动画利用了人眼这1/24秒的视觉残留时间,每秒钟给24帧画面,每个画面之间有微小的变化,这样你就不会感觉是一幅幅的画了,而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其实电影和电视的原理也是一样的。②如果没有视觉残留现象,你看到的动画片就是一个一个定格的动作,当然就没有动感了。
总之, 以“疑”为线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彰显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引领力,它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疑”能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只有充分重视“疑”的不断优化, 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劲、有效,也才能起到“课已尽而意犹未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潘世墨.在课堂讲授中引入问题教学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2).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