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道德教育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和实践状况

道德教育当代美国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和实践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7714 浏览:248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从研究趋势和实践现状等视角进行综述,试图厘清美国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_发展脉络和境遇,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改革提供相应的参照体系,拓宽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促进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当代美国高等教育;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
1009-4156(2013)03-152-0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全球化与网络化境遇,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的价值环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提出了道德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要求。现今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现代化带来的人们生存方式和价值生活世界的变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批判性借鉴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理论以探索构建我国现代高校的道德教育模式,用能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由此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态势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研究,除了受到培根、洛克、卢梭、裴斯泰洛奇等欧洲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的影响,美国本土的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世纪末以来,一批崇尚现代性理念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宗教学家、社会学家或者直接把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或者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教育问题,把现代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道德教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一书中,约翰·杜威把学校教育分为社会和心理教育两个方面。社会教育决定该做什么的问题,属于道德哲学范围,它决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心理教育决定如何做的问题,它会影响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杜威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划分对后来的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劳伦斯·柯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理论,以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为基础,将其研究成果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中。这集中体现在他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道德哲学的发展》、《道德哲学的心理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等著作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吸收和利用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基础上,由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会资助的“道德教育的基础”项目团队经过四年研究,编写了《道德教育和品格发展的哲学基础:行动和动因》(1986,1992)、《道德教育和品格发展的心理学基础——道德发展的整合理论》(1986,1992)、《学校内外的品格发展》(1986,1992)系列丛书。在某种意义上,以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为基础指导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为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研究中较为普遍的趋势。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研究还体现在美国道德教育史及相关教育史的研究中。美国学者爱德华·麦克莱伦的《美国的道德教育:自殖民地时期至今的学习与品格塑造》(1999)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描写美国道德教育发展历史的著作。作者按照早期美国的道德教育、19世纪的道德教育革命、宗教与道德教育、现代性的影响、道德教育的衰退与复兴等历史发展轨迹,描述了在美国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和实践的发展和变化,揭示了家庭、教会、社区、学校等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道德教育的影响,也反映了道德教育者对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各种见解和不同的声音。但是,因为此书作者认为道德教育主要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早期的发展阶段,所以他主要研究的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发展史。唐纳德·沃伦等主编的《美国的公民学习与道德学习》(2006)一书继承了麦克莱伦认为美国的道德教育和公民美德经历了历史上多次转变的主导观点,汇集了美国历史上关于公民在共和国的正确角色以及学校和其他机构在青年人成为公民的准备过程中肩负的职责的各种观点。其中涉及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分、阿拉斯加的早期道德教育、社会资本与公共学校、非洲裔美国人的道德和公民学习观、印第安人公民身份的发展、美国的品格教育等问题。托马斯·C·亨特等主编的《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持续的挑战》(2005)属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阶段史研究著作。它从17世纪殖民时期至今的美国教育史中选取特定时期、运动和个人进行研究,主要围绕美国公立学校的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挑战展开讨论。朱丽叶·鲁本在伊莉莎白·凯斯等主编的《关于道德教育的争论:重新思考现代大学的角色》(2010)一书中,从殖民地学院、泛新教主义的胜利、自由时代的道德教育、的危机以及公民教育的复兴、新时期道德教育的隐退和重建等角度对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勾勒,并提出未来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美国教育家劳伦斯·A·克雷明“从广义上把教育界定为传授、启发或获得知识、价值观、技能和鉴赏力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努力,以及通过其他直接或间接的、有意或无意的方式进行的任何学习……真正的美国教育促使了一种盛行的理想产生,这种理想融福音派的教义、对的向往和功利主义的奋斗精神于一体,一方面有助于一个统一的美国社会的形成,一方面也激发了社会的内部冲突”。他的著作《美国教育史:殖民地时期的历程1607-1783》、《美国教育史:建国初期的历程1783-1876》、《美国教育史:城市化时期的历程1876-1980》对全面并深入了解美国各级各类教育产生、发展及改革的历史社会背景以及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影响极具启发意义。

二、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实践现状

关于高校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实践的问题,美国学者主要从认知一结构理论视角、范畴理论的视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角、情感理论的视角、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和综合的视角给予了解答。
从认知一结构理论的视角,劳伦斯·柯尔伯格提出了“公正社区法”。这种方法代表了劳伦斯·柯尔伯格试图平衡公正和社区的努力;在关注集体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保护好个体学生的权利并促进他们的道德进步。这种方法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将学生融入学校的治理过程,在校园社区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并创造出校园道德气候,以此促进个体道德推理维度的发展。此外,伯科维茨基于劳伦斯·柯尔伯格的研究模型提出了社会道德对话法。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会在处于不同道德推理阶段的个体间进行的讨论中产生,而伯科维茨认为应当要关注讨论本身的性质,因为讨论所采用的形式能有效预测讨论者是否能成功地发展出更高层次的道德理解力。教给学生们不同的讨论技能和应对别人观点的方法,同时提供给他们实践这些技能的机会,可以使大学生们从道德对话中获益。李·奈非凯普等基于佩利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指导变量模型,将结构、体验学习、多样化水平和人格理论作为四类教育变量,通过对它们的调节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亚瑟·W·奇克林等还对大学期间学校、教学法、课程以及课外活动对发展学生正直品质的向量式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