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人本主义在教育管理中运用

人本主义在教育管理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33204 浏览:1560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本主义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管理中,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以柔克刚,实现柔性化管理;因材施管,实现差异化管理,充分激发人的积极主动性与内在潜能,促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管理;柔性管理
1674-9324(2012)08-0066-02
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中国大地上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与思想家孔子。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有教无类”等思想观点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供了最基本、最扎实的理论支撑。在孔子之后,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或者荀子的“性恶论”等,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当今社会,全国上下都在质疑与反思旧的束缚人性的教育体制与管理模式,于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再度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线,成为倡导素质教育时期炙手可热的教育研究课题之一。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可以简而概括为“以人为本”,即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人怎么写作。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一切要从教师及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关注师生人格的发展、个人潜能的发挥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人本主义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管理中,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管理

在教育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意味着管理者要把教师与学生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了解教师及学生的需要,提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主体。”在教育管理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教育管理者只有充分重视管理系统中人这一关键因素,以主客体兼具一身的教师与学生为中心,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力,才能使管理系统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工作顺利展开。
人性化管理强调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注重人潜能的发挥与自我的成长。教育管理人性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为教育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创造一个和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谐有序的优质教育环境。优质教育环境不仅仅指办公环境的优美宁静、办公条件的齐备及教学设施的先进,还包涵团结和睦的工作氛围,浓厚谨严的教风以及广阔的学习与晋升空间。只有在一个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中,教师才能心情愉快地从事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只有在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群体中,教师们才会乐于彼此切磋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优美的教学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课堂教学,则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肥沃土壤。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管理对象的真实需要,尽力为其打造一个最佳的育人环境,让教育管理的主客体都能够在此环境中身心愉悦,专注于自己分内之事,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从而达到教育管理怎么写作的目的。教育管理人性化还表现为在管理过程中发扬精神,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在管理工作中坚持尊重、理解与宽容原则等。管理者应当随时关注教师及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及需要,及时发现、认真对待并予以解决。

二、以柔克刚,实现柔性化管理

《道德经》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如今,老子的“以柔克刚”理论在现代化经营管理中展露拳脚,再现峥嵘。这便是教育管理的策略之一——柔性化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在传统管理理念中,刚性管理是一种程式化的管理方式。它“以规章制度为本”,主要依靠领导权威或组织权力实施管理,凭借严苛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并加以有效的纪律监督,必要时动用惩戒或强迫手段来辅助管理。而柔性管理则取消了刚性管理中程式化与强迫性的一面,重视管理行为中对个体的尊重与理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注重研究与探讨被管理者的内在心理与行为动机,充分尊重个体的尊严,采用非强制性方式,通过不断沟通与理念阐释,或利用领导者的权威及人格魅力,促使被管理者发自内心地信服,从而接受组织的意志,并把它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柔性化的教育管理充分考虑人性因素,在管理过程中融入了情感成分。它消除了刚性管理中的权势威逼与强制手段,主要依靠教师及学生对学校管理理念的价值认同与团体凝聚力来进行教育管理。柔性管理并不是一味地讲人情拉关系,也并不排斥规范与制度,而是将情感联结、价值认同、人生信念等柔性因素融进刚性管理的刻板制度当中。这样一来就为阳刚注入了柔美,给刻板加入了灵活,从而使管理制度更加合情合理,更加符合人性而易于实施。有些学校制订刻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教师课堂教学的板书时间、多媒体使用频率,强制规定教师在上班时间即使没有课也必须守在办公室,并随时监控教师动态,并实行打分淘汰制。这些严格苛刻到匪夷所思地步的刻板管理制度,根本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及尊严,严重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损害其人格尊严,打击教学积极性。试想在这样一种不尊重教师人格及情感的刚性制度之下,教师怎能保持他们作为人民教师的尊严,保全健全的人格,又怎能发挥其自主性与创新性,播撒智慧的种子培育祖国的新人?所以,在教育管理当中应该以“柔性化”消除刚性管理的弊病,改善刚性制度,令其更加灵活适宜而富有人情味,从而保证对教师及学生的基本人格尊重,促进师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及个性的张扬。

三、因材施管,实现差异性管理

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最早的倡导者与实施者。所谓因材施教,即是指人各有差异,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不仅可以用于教书育人过程中,而且也适用于教育管理。这便是“因材施管”原则。教师各有其不同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点与能力水平,这种差异性便要求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管。
教师的性格特点与行事作风各有差异。对于性格温和、处事沉稳的教师,尊重合作的管理方式最为适用;对于性格外向、行事毛躁的教师来说,严格要求的管理方式较为适合;而对于性格内向、尚显稚嫩的教师,温和指导的管理方法比较妥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尽相同,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年轻毕业生来说,他们的教学方法尚待学习、摸索,教学水平及能力尚待提高与加强。因此,对这个阶段的年轻教师来说,学校应多为其提供一些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讨教的机会,比如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安排试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或参加进修课程等。而对于那些已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可以增加其与外校优秀教师之间经验交流的机会,或者安排其为年轻教师做适当培训。针对不同业务水平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应作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如此既符合各类教师自身工作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刘赞英.“人”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的根本[J].高等教育研究,1988,(3).
江月孙.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策略[J].广州:现代教育论丛,1999,(1).
[3]老子.道德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4]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
作者简介:刘志(1980-),男,四川成都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