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新闻阅读题常考类型与答题思路

新闻阅读题常考类型与答题思路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4125 浏览:115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闻阅读作为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个题型,在一些省份的高考卷中反复出现,在备考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透过近几年的高考题,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高考常考题型。

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一)考察新闻文体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一篇新闻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标题往往有以下作用:提示新闻的内容,传递新闻的主要信息;评点新闻事实,引导读者理解新闻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层。而导语的作用如下: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揭示主题,让人了解新闻工作的意义,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背景材料的常见作用: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使新闻事实充实丰满、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揭示了事物的意义,突出、升华新闻主题;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内涵,有助于读者读懂新闻,大大增加了新闻的厚度,使其更加具有可读性。
例题一: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参】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题二: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考察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新闻用平实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准确传达信息。我们在分析新闻语言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1.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表现形象的特点

2.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表现形象的变化

3.文本中的语言是否与前后内容有联系

4.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传达感情

5.文本中的语言是否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题三、2010年山东高考《她只能活七小时》

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参】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

二、鉴赏新闻的表达技巧

新闻中的表达技巧也分为: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在表达方式中常用的是记叙,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其次是描写和抒情,如细节描写、借景抒情等。新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等。解答表达技巧题中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生动形象或使群众如临现场)

2.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表达技巧对群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表达技巧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例题四:2010年山东高考《她只能活七小时》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参】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例题五:2010年广东高考《让法律来保护阳光》考查了三个画线句子所用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其实他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藏着丰富的能源呢?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
【参】①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②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的重重阻力。

三、理解句子或标题的含义。

2010年山东卷考察句子含义,2010年广东卷考察标题含义。此类题同其它文体中的做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四、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例题五:2007年山东高考《梦碎雅典》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参】“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由此,我们总结此类题的答题内容大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亮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2.概述人物相关事实

3.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4.阐发自己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或影响

例题六:2010年山东卷《她只能活七小时》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参】①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此类题往往处在探究题的位置,赋分8分,所以,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是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因而我们一般按照如下的格式来答:

1.明观点;

2.引论据(注意做到内引外联)

3.作论述

4.作小结。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