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初中班主任德育 >我国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理由与对策

我国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13775 浏览:579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关键阶段,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道德教育中还存在诸多理由,正确分析其中存在的理由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教育;概念;德育理由;教育策略

一、道德教育的概念

1.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moraleducation)指在一定社会里,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将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给人们。即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看做构成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要素。

2.小学道德教育

小学道德教育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展开的道德教育,让小学生通过道德教育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怎么写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由

1.道德教育目标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

从小学德育纲要规定的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中不难看出其规定过于宏观,过于重视对小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感情的培养。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导致即使在小学生中强调了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小学生也很难自然萌发这些情感,更不可能上升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行为。我国的德育,是一种理想化的德育,有些脱离了小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缺乏对儿童日常生活及意志品质的具体要求,从而导致它有了不真实的一面。

2.道德教育以空洞的说教为主,缺少道德实践

我国很多幼儿从小就开始学习文明礼貌、背诵古文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一入小学就开始学习各种规范条例,在课上课下于无形中接受老师的道德教育,可是这些主要以空洞的说教为主,缺乏践行。小学生的课程中设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而且成为小学生考试科目之一,这些科目的开设让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上有了知识积累,知道了哪些是合乎道德的,哪些是不合乎的。但是,小学生的太多行为是不道德的,在道德践行上做得很差。作为小学生应该懂得尊老爱幼、不乱丢垃圾、文明有序等,可明白这个道理、在考试中都得到高分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做到言行合一。

3.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道德影响不一致

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为小学生制定了各项行为规范,老师也处处于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在学校学生遵守纪律,尊重师长,热爱同学,各种行为都是合乎道德要求的,可是回家后这些良好的行为却都化为乌有。在家不知道体谅父母、尊重长辈,不知道帮父母分担家我国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由及对策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务,和在学校里判若两人,使学生有了两面性。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长辈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实践氛围,使家庭和学校道德影响不一致。有些家长的不道德行为直接影响孩子,若不能重视自身的行为,不能严于律己,教育孩子时就没有说服力,孩子也就很难听从。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的小环境,而社会作为一个生活的大环境,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人的各种陋习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养成,使他们不能正确的理解是非对错,这样,反而使社会这个大环境起了反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道德影响的不一致是目前小学道德教育面对的一大难题。

三、道德教育教学策略

1.借鉴国外经验,从国家层面不断完善小学道德教育体系

现今,我国小学教育目标过于宏观、可行性不强这一理由,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世界上道德建设成功的典范,借鉴新加坡德育经验对我国小学道德教育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与法律相结合,借用法律的强制力来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例如:在我国乱丢垃圾的现象到处都是,尽管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公告作用微弱。但是在新加坡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法典中无案可查的内容,都一一立法规定相应的处罚。如果可以通过向外国学习,不断使我国小学道德教育空泛的大目标细化,并借助于法律的力量来强制实施,那么道德教育一定会成效显著的。
我国的德育内容并没有循序渐进,没有由低年级到高年级身心发展而分出有效的德育层次。在这种层次模糊的前提下,教育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而日本小学德育内容注重层次性。它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出发来制定的。比如说,“端正礼貌规矩,有规则地进行生活。”看似简单的要求,但日本的德育大纲里,对不同年级则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我国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出富有层次性的德育目标,让小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在社会中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合格的中国公民。

2.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道德实践机会

转变目前小学道德教育以课堂说教式的授课为主的状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我国实施德育的直接途径是思想品德课,间接途径是各科教学、校级班级工作、少先队教育、家长工作与校外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的社会教育。其中,缺乏情感陶冶,道德情感的培养是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韩国实施德育的直接途径是道德课,间接途径是校园环境布置和校园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社区活动。韩国在实施的途径、策略上注重小学生的情感参与。这是值得我国小学道德教育借鉴的地方。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上面提到我国实施德育的间接途径主要还是在学校进行,应该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道德践行机会,借助社会力量让小学生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中。为小学生提供监督不良道德行为的岗位,让学生体会到违背道德的不良行为是可耻的,通过对不良道德行为的感知体验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多参加社区活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构建小学生道德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环境,对小学生直接实施道德教育,在进行直接授课和间接引导的同时,加大和家长的沟通,可以采取多布置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性作业,为学生亲身实践提出引导;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社会型的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事情。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配合学校给孩子安排的任务,加强与学校沟通,并对孩子任务完成情况讲评,鼓励孩子多做有益的事;同时,家长也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在处理生活中的事务时,多启发式的询问孩子,让孩子去深思自己的做法对不对,使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随时影响着每一个人,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社会人的行为随时都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是非观;因此,要从更深层次的道德约束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让每个人都树立良好的形象,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这样,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就能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道德教育乃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起到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M].北京大学出版,2003.
[2]刘璐嘉.浅析中日小学道德教育内容的差异性:以德育大纲为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3(1).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誗编辑 代敏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