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和路径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和路径

收藏本文 2024-01-10 点赞:6110 浏览:188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教育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改革与超常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且是对已“忘本”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通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偿。然而,由于史与现实原因,目前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存在着“观念陈旧”、“生源危机”、“师资紧缺”、“办学模式单一”等发展困境。对此,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但几乎尚未触及职业教育“本性”,文章基于教育“三要素”视角,探析提升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困境;路径
1009-4156(2012)08-055-04

一、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武陵”是个历史悠久的区域地理概念,主要包括湘、鄂、黔、渝四省市的交界地区。有71个县(市、区),总面积为17.18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这里是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交汇地,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从2004年起,这一地区引起了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提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建设目标。2010年,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将其确定为6个重点区域之一。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因此,发展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是必由之路,尤其是职业教育是最直接手段。武陵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我国最贫困地区之

一、在该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在武陵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是规模逐渐壮大。重庆市黔江区2011年招收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新生主要来源于重庆、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10个省市,在籍学生突破万人大关。二是创新管理模式。黔江职教中心在深化封闭式、军事化、人性化等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的“双重身份”管理模式,了毕业生社会适应周期长的难题。三是提升教育质量。黔江、恩施、宣恩等地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共性,就是以怎么写作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行订单培养,缩短学生专业与就业的差距。四是拓宽就业渠道。黔江职教中心,创新“学校+公司+工厂”的人力资源派遣就业模式,在稳定“珠三角”实习就业基地基础上,开辟了“长三角”基地,学生就业渠道更为畅通。恩施市中等职业学校主动与知名企业,如中海物业、盛世嘉物业、海尔集团等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二、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以上是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但仅为散点式,闪光点主要集中在重庆市黔江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吉首市和贵州省铜仁市等中心城区,而其他县市却存在极大的发展困境,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散点式”的成功难以做到“一俊遮百丑”。

1.观念屏障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封闭,对外界教育思想反映滞后,“学而优则仕”思想在该地区依然盛行。整个社区潜意识习惯于将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社区、家长以及学生普遍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就连许多少数民族社区精英也未能免俗。学生们都普遍认同:“本科比专科好,专科比高职好,高中比中职好”,选择职业教育也是“退而求其次”。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也在同一级录取中最低。职业学校在招生工作中长期处于“被动”境地,难以招到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出身“寒门”,而遭到人才市场评价制度的不公平的待遇,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和接纳。可以说,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观念、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等方面的负面评价与排斥,职业教育得不到社会舆论支持,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

2.生源危机

在生源“危机四伏”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高职学校下达了各项硬性指标,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武陵地区的多数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基本上是顶着“指标”招生,走着职业教育“大跃进”的路子。这就导致职业学校忽视自身的实际办学能力,忽视学校自身特色凝练,而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等负面问题的出现。
长期以来,中职生源是普高的落榜生,高职生源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各种复杂因素使得文化素质较好的学生首先被普通教育“吸走”,被分流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使职业教育学生成功率普遍偏低,进一步弱化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随着高中教育的日益普及,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录取分线一次次突破“历史新低”,加剧了职业教育“生源”危机。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域中职,教育局为“贯彻”上级中职招生指标,给初中学校规定指标,将基于“底层”的初级中学处于“两难”境地(上级要求我们“动员”学生去读中职,并给硬性指标,而学生家长却要求我们让学生读普通高中)。在调研中,有一名校长愤愤不平地说:“这搞得我们两边都不是人。”

3.师资紧缺

师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武陵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质量低。笔者调研得知,目前武陵少数民族地区县域中职教师主要有三个来源: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一是从工科高校相关技术类专业,这部分教师算是中职的中基力量,但为数不多,而且“留不住”;二是综合类高校普通专业,这些教师一般在校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但对他们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得过且过”;三是普通中学,这些教师一般都是中学教学水平不被“认可”的教师,他们几乎将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当成一种“流放”。三种来源可能会导致以下三种情况发生:一是“留不住”。他们觉得职业学校仅仅是“驿站”,而非“终点站”,“此地不宜久留”。二是“得过且过”、“照搬硬套”。他们专业技术素养比较差,简单套用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怀才不遇”。报怨自己不应该“沦落”到如此田地,无心教学。此外,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普遍缺乏探究自身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勇气和,简单沿用普通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既缺乏操作性,又无法凸显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双师型”教师在评价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因此,难以“稳定”和“吸引”优质“双师型”师资,使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难以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1)提高待遇,在逐步提高教师职业魅力的同时,提升准入门槛。切实保证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与普通教育相一致,在该地区设立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完善符合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与考核制度与办法。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中职、高职任教。
(2)针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创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首先,就近遴选五所左右的“211”、“985”重点工科院校,建立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参照目前已推行的普通教育“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实施免费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定点定向对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同时,国家设立专项经费,选取武陵地区所属地方高校如贵州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等免费定向“双师型”师范生培养,探索“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该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师资源头活水。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族职业学校教师到基地定期轮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充分挖掘并利用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相关行业的专业技师和能工巧匠的潜力,选派他们到培养培训基地接受相关专业培训,聘请他们到民族职业学校做教师。
(3)多形式开展职业教育院校师资结对援助。由于地域原因,武陵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地区或中心城市相比,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差距显著。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指定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的实施师资对口支援。当然,也要完善相应配套优惠政策,如对参与对口支援的骨干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链接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相似度检测与桥梁,是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一切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实习实训基地等部分,教育措施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发展职业教育重要砝码。因此,教育措施的每个组成部分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1)教学内容。在根据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设置专业,并立足于怎么写作武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教学内容要根据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特殊性进行选择,做到教学内容与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紧密结合,与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结合,挖掘传统少数民族教育中“职业教育”资源,以此为“土壤”,逐步生发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的职业教育内容。
(2)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和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保证稳定专项经费投入,不仅学习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而且还需借鉴作为“村落中的‘国家”副的学校围墙外乡土教育教学方法,使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学校相得益彰,促进武陵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3)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率重要因素。针对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生基础知识差、抽象思维稍弱的情况,需加大资金投入

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力度,尽量满足直观教学所需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4)教育情境。教育情境是指学校或教师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而创设的教育教学环境。“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关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因此,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及其教师应适时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创设科学的教育情境,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促进他们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之有效学习与生活。

四、发展路径的几点补偿措施

“教育过程就是美好生活的追寻过程”。在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长期困扰着人们,通过职业教育割断代际贫困,是学生及其家长的直接追求,职业教育基本成为他们最后一根“救死稻草”。然而,初中毕业前,学生长期以“学而优则仕”为教育目的,缺乏应有职业教育素养。因此,需要我们在普通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素养,需将学生主体性的本体、价值及实践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作出理性选择。
当然,要走出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还需要完善以下四点措施:

1.怎么写作社会

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不仅要怎么写作武陵社区,在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上,必须适应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整合资源

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分布过散,重复建设的现状,应该将跨四省市的武陵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3.校企合作

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校企合作通道畅通是发展职业教育必由之路。

4.拆掉“校墙”

与普通教育相比,少数民族社区与职业学校的“亲密接触”,相互支持的关系建立更是可能与可为。在当地政府积极支持、学校与社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建立社区一学校动态支持体系应该水到渠成。
总之,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三要素”之间关系,结合乡土传统教育资源,使之发挥整体功能,提升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使教师人生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得以充分彰显。“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将为追寻美好幸福的生活,“砸锅卖铁”,“自行束情而上”。如是,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将找到自身出路与归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