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简析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之对比实践查抄袭率

简析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之对比实践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8639 浏览:265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针对有些教师没有领会以黑板、粉笔为媒介的传统教学方式精髓,以多媒体教学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本文首先阐述多媒体教学的现状;然后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黑板式)进行了比较之实践,结果表明两者各有利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灵活选择。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式教学 高原现象 教学实践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运用,我国信息技术与传统式教学的整合(以下简称“整合”)已从最初部分专家的学术行为走向了政府行为,从城市试点走向了偏远农村,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1-2]。但整合在经历了初始时期的高速之后,整合的深入推进遭遇各种现实困难,进入了“高原期”。
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对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黑板式)两种授课方式进行了比较教学之实践。

一、多媒体教学之现状

现今各学校拥有的主要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以下几类,它们各有优缺点。

1.投影[3]

教师将用计算机预先制作好的电子文档或者应用程序通过投影机播放出来, 使用电子教鞭可以对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注释和讲解。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获得海量信息以及拥有黑板式教学无法获得的手段, 如图、表、影象、大块文字、模拟演示的展示, 缺点是限制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2.电子白板[4]

电子白板是有可触摸的屏幕和电脑主机组成,有良好的互动效果,是解决投影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但是由于电子白板的工作区域通常只有1m2左右, 坐在后排的学生难以看到,从而限制了电子白板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使用和普及。而且对于许多需要展示实物的实验性课程就望尘莫及了。

3.背投等

这类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属于技术过渡性产品,本文不再赘述。

三、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比较之实践

2012年,笔者与某中学高一年级三个班的物理、英语教师合作进行了一次比较教学实践,对照组分为物理和英语两个科目,每个科目分为两组:第一组两个班使用多媒体授课,笔者和这两科教师共同制作课件,第二组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方式(黑板式)授课。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
表1:多媒体教学班和传统教学班(黑板方式)“物理”成绩比较
表2 多媒体教学班和传统教学班(黑板方式)“英语”成绩比较
上表表明,对于物理科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没有传统式教学效果好,在传统式教学中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占32%,而多媒体教学只占9%,对比非常明显;所有学生成绩都及格,低分段(60-70)的学生传统式教学比多媒体教学少,而高分段(90-100)传统式教学比多媒体教学多;两对照组都符合大部分学生成绩分布在70-79分数段。对于英语科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比传统式教学效果好,在多媒体教学中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占60%,而传统式教学只占36%,对比非常明显;所有学生成绩都及格,低分段(60-70)的学生多媒体教学比传统式教学少,而高分段(90-100)多媒体教学比传统式教学多;在传统式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成绩分布在70-79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分数段,而多媒体教学的则分布在80-89分数段。
出现上面结果,究其原因是在使用黑板式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思考,对教材、参考资料等的阅读和讨论为辅,教师把重点的授课内容和难点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思考、记忆和讨论。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中,教师把授课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课件,有大量的视频、图片和动画,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互动,增加该课程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作为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或技术。
通过调查发现,课程类型或内容性质是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理科课程,比如“数学”、物理中“力学”、“化学”等,因为课堂上教师需要大量的计算、推导和真实实验,学生也需要一些课堂练习,所以不太适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比效果好。如果这些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师演算比较少,课程内容推进太快,那么学生对一些细节和环节掌握得就不透彻,影响了学习效果。然而对一些知识点比较多,或者记忆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提供给学生比较多的图片、视频信息,或者清晰地演示技术方法,比如“地理”、“语文”等课程,此时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好。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式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两者都是可供教师选择的方式。
【项目资助】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7yjy2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49-53.
蔡丽,张文兰.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原期现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6):5.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4]Brian R. Belland.Using the theory of habitus to move beyond the study of barriers to technology. integr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52( 2):353-364
(作者单位:1.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 安徽芜湖,2.芜湖市第二中学 安徽芜湖)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