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阐述在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阐述在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3477 浏览:841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创新,有人用了这样一个公式做了最通俗的解释:心灵+手巧=创新。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物理获奖者朱棣文教授说:“中国有大量的最优秀的人才,来美国留学的年轻人都非常出色,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这中肯的语言道出了对创新精神的深情的呼唤!
人类已走进新世纪,新技术突飞猛进,知识量巨增;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因此,作为生物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追求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改变陈旧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教师只靠旧有的知识来“传道、授业、解惑”是很难占据讲台的,必须懂得自己不但是“经师”,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师”。就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知识量大,难度高,抽象概念性强,很多知识是经过不断地提炼浓缩后编入到生物课本的。而诸多知识又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中学生物具有综合性强、系统性强、理解性强等特点。要学好生物学,必须要有个创新意识的头脑,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那种课堂上“满堂灌”或“满堂问”,课后“题海战”,把学生当作加工的对象的陈旧教学方式必须改革。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把教育比作农业,即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像种子一样,有自己发展的规律,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没有生命的零件,可以任意摆弄,“加工”变成合格的“产品”。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不停地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教会学生要学、会学、会思、会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表现,创新是人的本能,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标新立异的心理是人类本能的体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的创造性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有魅力的东西,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从具有创新意识的孩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提时始,发展到干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这一过程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而在中学阶段塑造创新性格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对学生每一个具有新颖的冲动和念头都应加以珍惜,引导他们多动手、勤用脑。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是以“生命”为对象,是前人科研成果的总结,是从大量的实验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基础内容的介绍,同时大力开展实验活动,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求创新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创新行为,即使是错误想法也只能引导他们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千万不要挫伤他们的创新。尽一切努力把学生原本纯真活泼肯思善动的天性还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并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它是思维与创造想象的高度结合,通过它可创造出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新成果。是人类最高层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本人在教学中做到: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由人的学习需要和引起这种需要的外部诱因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自觉性和求知欲两个方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为此,在教学中通过讲述现代生物学、农业和医药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介绍科学家发明创造事迹、仿生学的应用及21世纪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龙头科学等,以及学习生物学对保护自己生命有着积极作用。使学生懂得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以致达到提高学习自觉性和增强求知欲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来增强思维的品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在讲授光合作用这一节时,先不讲光合作用的概念,而是由生物兴趣小组做的银边天竺进行植物的暗处理和叶片部分遮光处理实验介绍,接着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酒精脱色时,叶片和酒精颜色的变化。然后再观察清洗过的叶片和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并且做好记录、讨论问题:
A. 叶片有叶绿素 变蓝,问“什么物质遇碘变蓝”?(淀粉)
B. 叶片有叶绿素 不变蓝,问“A和B对照得到什么结论”?(叶制造淀粉需要光)
C. 叶片无叶绿素 不变蓝,问“A和C对照应得到什么结论”(叶制造淀粉还需要叶绿素)
再结合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实验,全部做完后再讨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共同答案。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必须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者有机的结合,为此,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去培养这两种思维。
在发散思维锻炼中,尽量利用已掌握基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采用多途径、多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生物进化历程时,从植物方面演化或从动物方面演化都能归纳出:“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生物进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如在讲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用列表方式比较异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它们相互联系。另外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把不同种类生物功能相同的器官(或系统)加以解剖比较或生物同一系统中不同器官加以比较。通过观察直观现象,利用抽象思维概括出生物功能相同器官之间存在异中有同、同中有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四)鼓励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就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创造活动,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发明创造,大胆革新,并及时的、正确地评价他们在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成果。如在做叶片气孔开闭的实验时,学生已了解到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结构及吸水和失水的状态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又与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有关;细胞吸水能力又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所以学生可以设计不同方法如将细胞置于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或不同温度的清水中,都可以观察到气孔的闭合。教师在认定学生设计合理后,让学生操作,即使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有不完善方面或不正确,也不能扼杀他们创造,对一些学生设计思路新颖,确实有创见的应给予高度评价,往往在巧设实验过程中会得出重要的科学结论。
总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具有网络化的教育途径,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为培养高质量的创造型人才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中庙街道中心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