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

收藏本文 2023-12-24 点赞:7548 浏览:309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理念,然而在具体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些理念的具体要义,其教学产生偏离,不仅没有实现新课标所要实现的目标,反倒降低了教学质量,文章试图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为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中小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由此产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课标中首先指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分别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相比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师本教育,新课标则倡导的是生本教育、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理念。然而,在具体的初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老师只是从表面上理解新课标,许多教学实践“创新”与新课标的理念形似神异,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
显然,新课标的实行在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语文学科性质,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即注意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能够相对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能等目标的教学。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仍然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性,而不是只关注于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各种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为此,本文试图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别于传统应试教育对语文基础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然而,由于没有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本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偏离了新课标的本意。
第一,过分强调人文性,忽略工具性。随着这一理念的明晰,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突出人文性,重视对语文课文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却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教师过多地强调对人文精神的讲解,对语文课文中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只是稍微提及,没有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也没有对精彩文段进行必要的分析。显然,这种突出语文人文性却淡化其工具性的做法,并不可取,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新课标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底,相反,只有实实在在地抓好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对人文性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刻。语文的人文性,旨在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其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仅仅是将某篇课文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讲述给学生,学生对课文的人文精神也仅仅停留在“接触”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的领会。我们都知道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是两个很重要的文言文单元,其所选篇目都是先秦文学中的经典篇目,其中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然而教师实用主义的教学观,只让学生背诵默读,学生不理解真正内涵。当然,这与学生阅历浅显、知识匮乏、阅读经验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某篇课文的讲述,而应该向学生展现文章的经典部分,细细挖掘其隐含的要义。在解读文本之前,教师应当将作者的生平与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意图并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能够使学生立体感知文章,真正融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内在修养,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应用到具体生活实践。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新课标还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这一理念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组织课堂教学,而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很多教师以为自己作为课堂组织者,只起着组织的作用,将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任务相对减轻了。然而,正是在这种观念下,这种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和探究精神,反而使得课堂变得吵杂、混乱,更不用说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种自主的环境下,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要充当课堂的引导者。中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其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形成,面对文学作品,只是拼着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历进行解读,因此对课文的解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光由学生自主解读,最后对课文的理解可能与原作者的旨意离得十万八千里。而且,语文课本一般都选择具有经典型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若由学生自主学习,很难真正的理解、掌握这些作品,反而有可能曲解了这些作品。同时,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很容易像脱缰的野马,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课堂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想违背,甚至课上完了,学生仍没有明白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结果学生自主变成了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没有实现,反倒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要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自主,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了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按照小组形式,由小组自学、发言、讨论、互评等。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一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

三、开放、活力的语文课程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最后一个理念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即拓宽语文学习、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等等。由此,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多媒体作为能够从视听等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是可以采用音响和动感画面等手段多管齐下。但是,在课堂上,许多老师只是将一些词句、段落以及相关的图片放在幻灯片上,这种机械的展示,没有新颖之处,也没能与学生产生互动,对学生没有起到引发的作用,显然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机械的教学模式相比只是形式改变了,实质内容并没有变。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选择一些画面或者通过展示一些情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意境,给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发挥其作用。
另外,多媒体教学应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致的同时,还应当善于用形象的、富于与感染力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热情,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抒情散文和抒情诗,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在大屏幕上选取符合意境的视频作为背景呈现给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初中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是名著的节选,许多名著被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可以拿出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比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可以放映电影《骆驼祥子》,电影中的虎妞由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扮演,学生对这位演员比较熟悉,能很快融入其中,大大加深印象、提高认识。
对于新课标提出的一些理念,要抓住其本质,不能空有形式而忽略其实质,既要人文性又不能忽视工具性,既要学生自主性又要教师起主导作用,既要用多媒体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又不能光有形式,而且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能忽视,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