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谈反思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反思

谈反思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2024-01-11 点赞:30662 浏览:1429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语文阅读教学该何去何从呢?教学的重点不应仅仅放在吸引学生的兴趣上,更多的应该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能在课堂上学会阅读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使“新课改”流于形式,从而完成“新课改”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反思
不知何时,安静的语文教学中突然传出了“新课改”的声音,尤其是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可谓是百花争艳:或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或引进多媒体,或进行情景剧表演,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新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为了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但课改中的有些做法,穿着貌似创新的华丽外衣,款款而来,却只能在一些作秀的公开课评比中“大放异彩”,而对于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分数这一重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引起了我们的反思,那么,新课程的“新”究竟应该如何增强实效?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语文学科不注重理性的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阅读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完整信息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

2.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凌乱不堪。这直接导致学生在60分的作文题中,只能拿到基础的43-4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udooo.com

8分,与一些语文功底好的学生,直接相差了5-10分。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课外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3.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目的性的阅读训练,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自身的语言感悟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间接提高写作水平。

二、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现状反思

1.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教师的事,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练’则是学生的主动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说“一言堂”“大搞话语霸权”,一节课在学生的点头、摇头中度过。但也绝对不是现在任由学生天南海北的发表见解,教师5分钟点评就结束一节课的模式。诚然,我们不否认让学生自由讨论,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权利,是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见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我们只是把“新课改”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敢想、敢说,却不追求说的质量和思维的质量,将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局限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信口雌黄的学生。“一言堂”培养出唯唯诺诺的学生是一种罪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罪过呢!

2.注重“探究”的表面形式

“小组讨论”,探究问题,本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个环节。但随着“新课改”的诞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却摇身一变,贴上“探究式学习”的标签,备受推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对王熙凤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从语言到动作,到神态,到外貌,无不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学生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作者为何不遗余力地去向读者介绍王熙凤,用意何在。但到了课堂上,却变成了讨论王熙凤穿什么衣服,长什么样。文章中明明白白写着的东西,还用得着讨论吗?

3.过分依赖多媒体,虚化课堂

“书香”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如果书都没有了,何来“书香”呢?
多媒体教学在形象化、直观化方面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再现一些文章中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去感悟当时作者的情感变化。虽然多媒体教学会引起学生多种感官的兴趣,但其占用的时间却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仍是一知半解。
借助多媒体,我们只能解决学生对文章中“写了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最重要的,如作者如何表情达意,作者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场景,却无法触及。而这些才恰恰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三、立足根本,改进阅读教学

1.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学、教育、教养、教化,绝非为了永远能教下去,恰恰相反,都应是为了达到不再教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对学生各种意见的点评要及时、准确,这是教师自身“内功”的问题。对话,这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阅读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应是一种阅读理念的对话,双方阅读体验的交流、情感的互动、思想的碰撞。
如果教师想要在对话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在与学生的交流同感悟作者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等一系列高考语文阅读必备技能。“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理念的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传统应试教育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练“内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将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我们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失去自己的主导地位。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起到一种“拨云见日”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立足课堂注重实效

(1)“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其让课堂“热热闹闹”,让学生被动地感兴趣,倒不如在课堂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原则,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所学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接触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笔者在教学文言名篇《陈情表》时,从《诗经·蓼莪》入手,通过对主人公面对亲人不再,自己那种痛苦、至诚至孝的情感的感悟,自然过渡到对课文的解读。
(2)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认知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设计好讨论方案,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地参与讨论,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正如刘勰所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语文阅读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然而,教师正确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研究教材才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破”而后“立”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取精去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用心仔细地阅读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情感,读懂弄通,再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做题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这也是我们当前“新课改”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