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对于作业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试述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对于作业精心设计课外作业试述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7962 浏览:250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时常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离开了数学课堂,学生还会在课外做哪些与数学相关的事情?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和家长布置的课外习题几乎是学生课堂外接触数学的唯一方式。而此类课外习题的共性就是堆砌性、机械性和无趣性,这也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太苦太累,从而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学生精心设计课外习题。

一、设计延伸性作业,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书本知识都是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科学而严谨。然而数学知识来源是生活,如果能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则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而这样的联系有时在课内教学中并不方便展开,因此可以适当设计延伸性作业。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时,我先布置了课前作业: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吗?把你见到过的比搜集起来,如果有疑问,可以记录下来,上课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收集了各种形式的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最有效的教学资源。而且,类似足球比赛中的“3∶1”之类的比,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数学中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教学《比的意义》之后,我还结合书本上的“你知道吗”设计了延伸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黄金比”的相关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数学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只依赖简单的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而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拥有很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而课外则有更充裕的时间与机会。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在教学三年级《可能性》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题:请学生制作一个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转盘,转动后使得指针停落在红色和区域的次数差不多,偶尔落在蓝色区域,应该怎么设计?设计好以后,实际转动若干次,看看结果和要求基本符合吗?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不断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在作业设计时,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拓展,则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设计人文性作业,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检测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拓展题:请学生上网查询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阅读其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并解答,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巩固了检测设的解题策略,又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发掘学生学习潜力

如在六年级下册的统计知识复习阶段,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需要制作成适当的统计图,再根据你所统计出的数据发表你的看法,提出你的意见。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这样的开放性作业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了见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总之,有价值的课外拓展练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同时能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尽力设计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效作业,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从而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