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音读现代汉语韵母o[o]音读与其来源怎么

音读现代汉语韵母o[o]音读与其来源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05 点赞:16463 浏览:705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据笔者调查,有很多人把现代汉语的单元音韵母o[o]读成了uo[uo]音。汉语中除了唇音字及几个拟声词、语气词之外,很少有读o[o]的,而汉语中读为uo[uo]韵的字却比较常见。o[o]是从国际音标中借来,以记录汉语语音的,因为中国人说话很少用这个音表意,而且它也不太符合发音习惯,只有唇部才能带出[o]音所以会用它、读对它的人就很少。本文通过运用历史语音学、音韵学的知识,对o[o]韵字的历史来源及其音读作了考察,以考镜源流,辨证是非。
关键词:o[o];音读;来源;音韵
【中图分类号】G650
现代汉语有七个舌面元音(a o e ê i u ü),汉语拼音用六个字母(a o e i u ü)来表示。其中的o怎么读?很多人都会读错,幼儿园、小学教育也没有很好的重视这个问题。
o[o]这个音不好发,发音的时候容易带上缀音而成ou[ou]音(英文26字母中的o[o]字母,为了方便记音,读的时候常常带上一个尾音[-u],而读成了[ou],正如汉语拼音字母d在拼读时会附加上一个e[ ]音一样)。舌位高一点,容易带上合口音而发成uo[uo];舌位低一点,容易带上开口[a]音而发成发成ao[au]音,嘴唇扁一点又会发成e[]音。因此,o[o]音是很容易与这几个音相混的。
为什么这些韵母容易混读呢?
首先,是这几个韵母的读音本来就相近,这在上面已经提及。
其次,受汉字谐声偏旁的影响。汉字是表意文字,但是实际应用要求它必须要具有表音性,因此随着汉字的发展,形声字越来越多。但是发展到近代,汉语语音发生了巨大变化,谐声偏旁已不能明确表音。如,《新华字典》列有三个单独的ō音字:噢、哦、嚄,表示惊讶、疑问等语气。这几个字的谐声偏旁分别读为ao和uo音。汉字在本质上的表意性,也决定了谐声偏旁在表音上的不稳定性和不明确性,加上这几个音本来就相近易混,谐声为ao、uo的噢、哦、嚄诸字到现代普通话就都读成了ō音。此外,饿(è)又与我(uo)谐声,e[ ]与uo[uo]似乎也有某种联系,如果不仔细区分,也会导致误读。
再次,因同源而读音相近。与[o]读音相近的一些韵母中,有的甚至还与[o]有同源关系。比如, “薄”、“剥”二字的韵母皆异读为o[o]、ao[au]二音。另外, 有一个“喔”字,本为拟声词,表示鸡叫声,读为[uo]音。但是它后来产生出一个新用法,用作语气词,与哦、嚄、噢等音近义同,为同源词,“喔”最后有可能是受同源词族的影响读为[o]韵的。

一、语音学上的区分与解释

1.o[o]与e[ ]的区分。

根据语音学的描写,o[o]是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e[ ]是后、半高、不圆唇舌面元音。o[o]与e[ ]发音前后、高低一致,而且都是舌面元音,唯一的不同在于圆唇不圆唇,o[o]是圆唇的。

2. o[o]与ao[au]的区分。

o[o]是但元音韵母,ao[au]是复元音韵母。二者虽然读音有相近之处,但是二者鲜有混用之处,比较好区分。

3.o[o]与uo[uo]的区分。

o[o]与uo[uo]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是最容易相混的。《新华字典》的《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o(ㄛ)后用汉语“喔”字标音,uo(ㄨㄛ)后用“窝”字标音。而在字典正文中“喔”、“窝”二字都标注为wō(uō)音,这是非常矛盾的,有些教材也不加考查,照搬照用(如胡裕树《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现代汉语》的《附录九·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标音),这就使得本来就不易区分的o、uo二音更加模糊,以致许多中小学老师都会读错,这在语文教学上,是个失误。
“喔”、“窝”二字既然同音,那么用同音字来为两个不同的音节注音,就是有问题的。o(ㄛ)与uo(ㄨㄛ)很明显是不同的韵母,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中说:“o[o]发音时,双唇自然拢圆,嘴唇不要前突,口腔不要出现动程,以免发成uo.”【1】
关于“喔”的音读和标音问题,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事实上,“喔”有两读,一、用作拟声词,表示鸡叫声,读为[uo]音,属于规则音变。二、用作口语语气词,应读为[o]音,与“哦”字同属于不规则音变。《新华字典》正文中o音节下应补入“喔”字,并应注明其为“喔[uo]”之又读。
其实,o[o]与uo[uo]是能够区分开来的:
1.若以“四呼”来论,o韵母属于“开口呼”,uo韵母属于“合口呼”,二者是绝不能混同的。
2.若依照韵母内部成分的特点来区分,o是单元音,uo是复元音,二者也是绝对不能混同的,并且,在现代汉语的音节中,二者是具有对立关系的两个不同音位。

二、o[o]韵母的历史来源及其演变。

从《普通话声韵配合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o韵母只与唇音声母b、p、m、f以及零声母相配。为什么呢?我们需要从其历史来源做个考察。
中古以后韵母的变读是非常复杂的,为了简单和表述方便,这里只讨论o[o]韵母的来源。王力先生曾在《汉语史稿》中提到o[o]的来源问题:“现代汉语的o(包括uo)主要来自 、 两类,此外, 、 、 、 、 、 、 等韵也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或。”据统计,o韵母的字,一共约有157【3】个左右,在《广韵》中分列于戈、果、过、觉、末、德、铎、沃、陌、没、麦、模12韵(歌韵只有一个“哦”字,暂不列入)。
通过对以上韵部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韵中今读为的韵,皆为唇音字。但并不是说这些韵的所有唇音字都变为韵,每个韵今变为韵的情况,因具体条件而定。王力先生说:“o包括开口和合口,在现代北京话里,开口的o只出现在唇音声母前面,其他都是合口的uo。”【4】这句话是很让人费解的,首先,唇音字本身就不分开合;其次,o[o]本来就是合口元音,它的同部位开口元音是[ ]。
史存直在《汉语史纲要》中说:“o、uo韵的第一项来源主要是果摄的字,但也有少数模、姥、暮韵字混了进来。在果摄中,歌哿箇三韵本属开口,可是北京音系却把这项区别弄乱了,一律读为合口(在拼法上规定唇音声母后拼为o,只是书面上的事情。)”【5】
[o]与唇音相配,[uo]与非唇音字相拼,史存直先生认为它们只是互补,并不具有实质上的区分。果摄唇音字的发音音色用[o]音标来记录更准确,因此现代汉语中唇音韵母后面用o[o]来表示,这与互补无关,并且,[o]除了用在唇音后之外,还能单独做音节,单音节的[o]音在中古以后分化出来,专用来表示语气词,如“哦”、“喔”、“嚄”诸字,虽然这类语气词并不多,但我们不能否定其作为汉语语言要素的存在。
总之,无论从语音学审音的角度还是从历史来源的角度,o[o]都是独立的韵母,许多人把它读为uo,这属于误读和混读,是应该加以改正和规范的,在汉语语音系统中,二者是应该明确区分的。
注释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3
【2】胡裕树《现代汉语·附录九》,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6
【3】本统计基于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商务印书馆,2010。此书收录了《说文》、《广韵》中的大部分字。
【4】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172
【5】史存直《汉语史纲要》,中华书局2008:1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