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科学 >> 初中科学小论文 >对地方院校音乐表演“剧目排练”课教学载体

对地方院校音乐表演“剧目排练”课教学载体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32283 浏览:1469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剧目排练》课教学载体的探述,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剧目排练》载体的目前状况进行了剖析,同时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方向《剧目排练》教学载体之间的关系与新型关系的和谐构筑进行探讨。
关键词:剧目排练 教学载体 探究
在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里,剧目排练作为声乐方向专业领域艺术实践的必修课,起着检验专业知识与技能、发掘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专业综合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作用。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对于教学载体的要求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根据我系剧目排练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的设置旨在于通过剧目的排练学会认识、体验并实现剧中的人物角色,运用声音及恰当的肢体语言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恰如其分的进行舞台艺术表演,为学生舞台表演和演出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战经验。由于该课程中交叉内容繁多,那么,在实施这些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承担教学的载体是什么,他们分别担当着什么角色,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载体环境与氛围,则成了剧目排练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理由。

一、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之教学载体

载体,作为一种媒介,贯穿于剧目排练课堂教学始终,所谓的“载体”,指的是承载着某种事物发展和进行的人和事,更进一步的含义为物质、信息和文化等的运载物,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我们的剧目排练课堂,载体具体指向为: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载体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教学的成效。

1.载体之“师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教师,起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而充当接受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能直接反映课堂教学内容的执行程度,真实体现教学效果。

2.载体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剧目排练课的又一重要载体。剧目排练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通常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宏观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如我校的声乐方向的剧目排练课,要求在排练课中要指导每个学生排好一首歌、唱好一个选段,因此,围绕这个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过程中,我会选择性的安排好作品进行教学;从微观上来说,剧目排练课的教学内容则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会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1)作品的文化性
(2)作品的音乐性(包括旋律、节奏、色彩)
(3)作品的情态、形态及神态需求
(4)作品演唱中声音的运用

3.载体之“教学媒介”

剧目排练课中的教学媒介实际上指的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传播信息和文化的工具,如教材、多媒体、艺术实践平台等等。
作为媒介之一的教材,它是剧目排练课得以实施和完成的理论依据,它是剧目排练课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作为教材,它收集和传达了剧目排练课所需的各种教学信息,其中包含反射排练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演员的要求、训练目的及训练作用,通过教材,全面实现对演员的全方位培养。
作为又一媒介的多媒体,它是实施和完成剧目排练课的辅助手段,它同样包含了剧目排练课所需的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及时向学生介绍、聆听和观摩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完成教学内容。
在上述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艺术实践平台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对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教学载体的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识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同时,使得课堂教学得到正确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二、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的教学载体之目前状况及策略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的开设并不普及,据了解,湖南省内普通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大多数都没有开设声乐方向的剧目排练课,这门课程只是在舞蹈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了设置,因此,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来说,这门课程还是一门新生课程,相对来讲,新生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势必会经历一个不断摸索和探寻的过程,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下来不断完善这门课程的建设。正因为这种情况,以我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方向的剧目排练课为例,正面对着不少理由和困难,在教学载体这一方面,面对着如下状况:

1. 缺乏专门的师资力量

在我系,这门课程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声乐教师或舞蹈教师,从某种作用上来讲,这部分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也存在着一定缺陷。例如,声乐教师大多在声乐教学上造诣颇高,能够对学生在作品演唱过程中声音的的运用及情感的表达提出非常中肯的见解与指导,但对于演唱过程中肢体的运用和表演缺乏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指导,这是因为专业的性质所造成的;同样,舞蹈老师能比较准确的指导学生肢体及神态上的表现,但却不能准确的指导学生的演唱。

2.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

从2008年开始教授这门课,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向学生调研对这门课程的基本了解和认识,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对这门课都不是很了解,极少数的同学对这门课程略有认识,但也只停留在一个表层上,很片面的认为剧目排练课就是课堂上对一首歌唱进行排练,先将其学会而后再配上一点动作和表情。其实,这些只是排练课的一小部分内容,这门课程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作品所蕴藏的内在情感,通过确切而生动的情态、形态与神态去反映和表现作品,同时,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并加以融会贯通的锻炼自身的变通能力与创造能力,最终达到表演与创新并举。

3. 缺乏系统的教材

我系的课程开设了六年,但至今还没有系统的课程教材,其主要理由是由于在全国范围类,都没有一本专门用于声乐专业剧目排练课的教材,大家都是在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选用教材,因此,我系也一直处于摸索着适宜于学生用的教材的状态中,鉴于学生的专业程度有差别,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4.缺乏充沛的艺术实践平台

目前,在剧目排练课上排练出来的剧目,除了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得到一次表演机会外,一般情况下都没有机会进行演出,因此,导致了排练过后,一切教学内容最后又退还给了老师,由于学生缺乏演出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将所学的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导致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
针对上述目前状况,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 逐步转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引导学生在剧目排练课程中一定要清晰地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运用恰如其分的声音与神态去表现作品,正确传神的演绎作品;
2. 在没有系统教材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为最终编写系统的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作为担任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可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获取各种信息与资源,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和教学手段,同时,可利用一切机会外出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争取让自己具备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知识以满足教学所需;
4. 在实践平台缺乏的情况下,努力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中,用大量的艺术实践来评价课堂教学,如: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演出、声乐比赛;课程教学与教学汇报演出相结合;学期声乐专业考试;班级艺术展演等等。
总而言之,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载体对教学而言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为,因此,我们一定要准确的定位载体,使载体更好、更精确地怎么写作与教学。
该论文为省教研课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剧目排练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财教指【2011】71号)系列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