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简论课堂教学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巧妙运用

简论课堂教学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巧妙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5794 浏览:157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恰当的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就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提问内容、提问技巧及提问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问;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于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课堂提问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1.剖析问题问到疑惑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设计提问。通过提问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后,可设置如下问题:如果单相桥式电路中有一个整流二极管短路,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用这个原理来分析具体问题,提出这个问题要比直接提问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好得多。因为这个问题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启发思考问到重点处

利用启发式提问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每节课的教学都要围绕教学重点来展开,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三极管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结构,分析工作原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首先根据电路原理图介绍电路的结构及各个元件的作用,找出IB和IC电流、信号的输入回路、信号的输出回路。然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在不同的偏置条件下晶体三极管有几种工作状态?不同的工作状态对整个电路的工作有何影响?晶体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有何主要作用?它工作在什么状态?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介绍静态、动态及瞬间的概念,接着画出晶体三极管各电极、电流、电压波形图,并对波形图做出解释。上述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时觉得容易多了,并且对偏置电路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3.促进理解问到难解处

课堂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关键,在难点处巧妙设问,将问题逐一细化,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如对分压式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公式很是头痛。因为公式个数多,难以记忆,更难以理解。若能从各个公式源头上寻找记忆和理解的窍门,问题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公式的推导实际上是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求电流IBQ、ICQ,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ICQ=βIBQ,以及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求电压UBQ、UCEQ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电路原理图,启发式地向学生提问与公式相关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运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联电路有关的知识进行思考、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草稿上进行公式推导,再请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最后由老师讲评、纠正。这种教学方法消除了学生的恐惧,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

4.拓展思维问到反馈处

在学习新知识或课堂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养成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例如在数字电路部分或非门两个输入在各种不同输入电平的条件下,输出有四种状态,可请四个同学分别回答,由老师讲评后列表总结,得到或非门的真值表,再根据真值表归类或非门的逻辑功能。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引用课本中现成的或非门的真值表及逻辑功能,而是通过提问,由学生自己推理得出。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又锻炼了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简洁流畅的良好思维习惯。

5.概括归类问到结论处

在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我们一般用“怎样”“如何”“为什么”等问题来归类总结。这样使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主动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逐步形成概括归类知识的良好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反馈的基本类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反馈的类型。同学们通过总结后,提出利用关系式分析法、瞬时极性法、交流对地短路法等判断反馈类型。老师归类后再向学生提问,如何才能更直观简单地判断反馈类型。带着这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提出了根据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的位置关系来得出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电路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这是典型地回顾、总结已学的知识来获取新知识的范例。
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很重要,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都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准备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从层次上不断深入地理解知识,逐步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