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校外谈校外少儿舞蹈训练

校外谈校外少儿舞蹈训练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30212 浏览:14192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加强艺术教育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舞蹈更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及精神需求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从少儿阶段就开始接受良好的舞蹈训练,对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校外教育少儿舞蹈训练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当前,加强艺术教育在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中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舞蹈更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及精神需求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目前在我们国家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等各个阶段都有开设了舞蹈这个课程,作为校外舞蹈教师其责任更显重大。少年儿童舞蹈训练目的不是追求培养专业的舞蹈艺术家,而是丰富文化教育,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力求在少年儿童学习知识的年龄段中加大知识的信息量。使孩子们的情趣更加活跃,情感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烈,性格更加张扬。从少儿阶段就开始接受良好的舞蹈训练对孩子们学好舞蹈这门课程,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少年儿童舞蹈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龄前至小学二年级,为启蒙引导阶段;第二个阶段,小学三至六年级,为承前启后的阶段;第三阶段,初中期间,这是一个基本稳定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同步进行的,舞蹈老师作为少儿美的教育启蒙者,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艺术种子的园丁。一、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是基础练习舞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他需要孩子们有非常好的耐力和毅力,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有的孩子很喜欢跳舞,但一练舞蹈基本功就吃不了苦头,哭鼻子不愿练了。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兴趣成了孩子们的最好动力。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学生才会自愿地轻松地学习。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热爱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对舞蹈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人的工作、学习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他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兴趣的培养更显重要。因为他们好奇心强,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讲道理、摆事实、树典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动人心者,莫失乎情”。老师的情感直接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教师是师也是友,老师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学生能在教师的行为下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并从中获得自信。“心心相应,产生共鸣,教而忘我,学而入迷”。当教师把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育内容深刻的理解紧紧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之时,教育价值明灯就会在动态的教育教程中高高升起。只有教育内容被教师心灵化后,在学生心中才能真正地活起来,才能使“教育、教学内容心灵化”。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活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再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进而升华为完美人格。如第一阶段的舞蹈训练主要针对的是4~9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对舞蹈的表现正处在朦胧的兴趣状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舞蹈训练,应该掌握好孩子们对舞蹈训练的规律和基础的引导,从地面到把上动作,再到把下动作的秩序。要让孩子们适应,虽然动作非常的简单,但规律不容破坏。在舞蹈训练中我们要提高孩子的兴趣,要讲究方法,从每个角度去引导。比如开跨练习,创设地面开跨坐地前移追逐游戏、蛙式立后腰、把上压腿、中间练习脚位等,每一步都要提示孩子们动作怎样做才是美,循序渐进,使爱美之心从小有之,为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打好舞蹈艺术的审美基础。二、改革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教育课程目标要求我们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练习舞蹈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舞蹈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舞蹈开发智力,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得到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素质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把教师在课堂上演的“独角戏”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师生互动式。引导主要靠我们用语言来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它包括机智、幽默、情感等对音乐教学的综合体现。如相同一段音乐学生不同感受可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老师要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两类学生:一类学生课堂表现活跃,提出和回答问题多,但质量不高,缺乏独创见解;另一类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不爱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但一旦被老师叫着提出或回答问题就与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众不同,有独创性。前一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缺乏创造性思维品质。后一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而缺乏创造性个性品质。这两类学生都不具备完整的创造力,在学习中难以有创造性成就。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把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个性结合起来,综合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完全的创造性人才。教师在舞蹈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舞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对第二阶段10~13岁儿童舞蹈训练要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训练内容的广度,使训练这部分达到加强规律化、注入知识化,使孩子们基本知道,在老师的提示下比较快地明白哪些动作不准确,并知道不断地去请教老师,自觉地力求把动作做到更准确。通过这部分的训练,要让孩子们对舞蹈训练有个初步的理解能力及好学的情趣。比如学习中间练习半脚尖走动作,要做到平稳地半脚尖走,对小学员们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前让学员们观察、体验高个子走路的基础上,我选择适合学员心理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并使其充分发展个性的教学内容,如游戏《木头人》,有益有趣、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儿歌,学员容易接受的小笑话等。在组织的过程中,老师始终饱含,多运用激励话语,如“不怕我不会,只要我努力”“帮助你,夸奖他,我们一起顶呱呱”等,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孩子大胆练习,采用多元性、多途径、多形式、递进式等手段对学员的能力培养进行扩充,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半脚尖走的平稳、挺拔、轻盈的动作要领,慢慢地有的学员甚至会跟着音乐边走边自编动作,自我娱乐起来。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每个学生的体质、软度、力度、舞蹈感觉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一律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有计划性、目的性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耐心地教育,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例如,有的学生天生腰的软度就不好,老师先从跪立控腰开始到跪下腰,再从站立控腰到站立下腰,然后再学习前后滚腰。通过老师的鼓励、自己的努力、集体的帮助,较难的动作终于攻克下来,他们的毅力也得到很好的磨炼。四、有机渗入美育、德育的教育舞蹈艺术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形象唤起了孩子对美的向往,从而达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艺术作品的表演中,少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实践感和美感都受到各种程度的启迪;可使他们从爱祖国、爱人民、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少年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培养儿童心灵美、行为美的崇高思想境界。如在基本功训练安排以小组为主,大家一起抬一块垫子,相互扳、压;在舞蹈表演时,每一个同学都要相互照顾,完成舞蹈的编排,在舞蹈比赛中,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参与舞蹈训练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如,儿童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中,教师在孩子们学会洋娃娃与小熊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平添几分对人类博爱之心的向往与追求,这就是对人类善良美德的体验。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中渗透着美育。舞蹈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表现舞蹈语汇,来表达人类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普及少儿舞蹈是当今社会的需求,更是我们校外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少儿舞蹈训练是学好舞蹈的基础,孩子们在老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启发诱导下兴趣浓厚地学习舞蹈,丰富了美育知识、学习了健康优美的舞蹈文化、增强了身心健康、锻塑了优美的形体,同时,加强了孩子们间的交流与友谊等,实现了欣赏美、感受美、塑造美的统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