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

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衔接

收藏本文 2024-01-12 点赞:25553 浏览:1187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不少新升入初一的学生不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果下降,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衔接好,使学生平稳过渡是中学教师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衔接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普遍性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难点;解决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点;调整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的要点,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之一。《语文教学大纲》在教材的编排和要求上都注意到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与过渡。我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会到搞好这一过渡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听说能力。九年义务教育,使小学教育得到减负,却给初中教育的过渡与衔接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和难度。初中生面临升学、就业、失学等问题,家长、社会给教师、学生很大压力。在此,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引导,促进教育教学顺利推进。

(一)抓好入学思想教育,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准备。初一年级学生还带有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小学的生活习惯,为了使其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我们应该从入班第一天起,就进行入学思想教育。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为中心,让学生明白自己已是中学生而不再是小学生,要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在学习课程上,也有别于小学,课程增加,课时也增加了。初中的学习比小学紧张,不能像在小学那样贪玩了。在生活纪律上,生活要自理,做事要自觉,能担当得起班级或是家庭的主任,更多的是自己管理自己,要求也比小学要严格。
(二)建立家长委员会,求得家长配合。在开学一、二周内就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明初中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让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适应工作。比如让家长帮助掌握作息时间,避免学生睡眠不足。要求家长向教师们介绍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尤其是顽皮孩子的优缺点,以便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因材施教。还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要求,我制定了《家庭教育须知》、《家教误区》等印发给家长,以提高家教质量。

二、根据语文的理论性结合,如何研究“衔接”问题。

(一)认真研究初中新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我们知道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赞美地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级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如何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1.备好教材是老师的任务,明确教法学法,处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理好衔接。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很清楚的认识到,小学生上到中学后,各方面还存在着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老师上的课和小学的课的上法就有区别,他们很不适应,就是觉得在小学老师教过的课文,到了初中还在学这些课文,他们就没有耐心。我们弄清初中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的重复性,为什么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些小学与初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
2.要抓好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我们应该从思想、教学课程、作业和测试上,去消除他们恐惧的心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课程标准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具有文学性和戏剧性;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教学侧重有所分清,不会再出现以往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言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
3.从阅读要求看,小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僧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初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根据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质和量的要求,就是不同学段的衔接点。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1.进入初中后,认真抓好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平时适当选择了以课外材料为内容,在班上开展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指导学生查工具书的方法,培养他们适时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工具书,但是到了初中,他们还沿袭着往往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好工具书使用的最佳时机,告诉他们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小学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容得这样“折腾”,告诉他们要改进查工具书的方法,不要一碰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工具书,可以教导学生继续读下去以便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回过头来消化难点,可让学生学会根据语境来猜测词义。

(四)抓好学生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探讨,找出衔接的问题所在给予解决。
根据以上的阐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生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健所在。如何考虑“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让学生真正从凭借的例子中找到衔接的关系,从而找到读活语文的办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