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政治教学 >谈拨动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弦

谈拨动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弦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33669 浏览:1559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那就是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从而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会感动、珍藏感动,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那么,如何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的弦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1.引导学生在生活细节中寻找。

2.引发学生在教师、情境渲染中萌生。3.引领学生在真情沟通、主动参与中体验。

关键词:小学生;感动;震撼;道德教育
“感动”这个词在我们这个钢筋水泥构建的冷色丛林中,在这个生活在车轮上的流星飞逝的时代里,渐渐变成了一个代表着奢
侈的稀世珍品。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会感动、珍藏感动,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关注。有学者指出: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那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为了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应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让充盈着感动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从而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如何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的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

有一次,我提前几分钟来到教室准备上《品德与社会》课。刚从后门走进教室,“啪”的一声,一个拳头大的纸团重重地砸在了我的额头上,顿时,我的额头火辣辣地痛,那心底的气“噌”得一下就窜到了头顶。刚想发火,转念一想,孩子又不是故意的,至于发火吗?就在这时,我发现教室里出奇的宁静,仿佛连空气也凝固了。我一下释怀了,用了一位哲人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
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比。我就是天空,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我边说边做动作,同学们被我的滑稽幽默逗笑了。接着,一个学主动站起来承认,是他扔纸团,正在练习投篮,还真诚地向我道歉。我笑着说:“没有关系,生活中总是有意外发生,对待别人无意的过失,我们应该宽容。当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意外,因为无意和有意的结果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那一节课,我教得特别投入,孩子们也听得特别
入神。
生活中许多细节,只要老师及时引导,将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掀起感情的涟漪,促使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找到感动点,从而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的弦。

二、引发学生在教师、情境渲染中萌生感动

品德教学理应渗透教育者的意图,选择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
协调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以及游戏体验情境
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有效的情感感染和道德教育。
在上《我来做个小导游》这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游历了集镇的道路、建筑,感受集镇建设的布局正在不断扩大和部门设施正在不断健全,我们的家乡正昂首阔步不断向更先进、更发达的城市道路迈进时,适时地播放了《梦想天堂》这首学生非常熟悉的乐曲。这时,屏幕上的蓝天碧水进一步唤起了孩子对绿色的向往,花香鸟语更点燃了他们心头对美好家园的憧憬。一曲《梦想天堂》引发了他们心底更美的憧憬,把孩子们对家乡的感慨推向了,同时也使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孩子的心田。
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心灵的塑造。如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我运用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图片,再用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秀丽风光,在视、听觉的同时刺激下,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我国有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感到自豪。此时,我峰回路转,以低沉而缓慢的语调说:“同学们,现在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当我们再次来到那里时,已是一片荒凉的情景。”我出示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片,同时我的声音戛然而止,留出空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心中也许有深深的遗憾,也许有各种疑问,教室里静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了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清政府无能的不满,学生的爱国情感也油然而生了,而品德教学达到了“课已终,情未尽”的效果。

三、引领学生在真情沟通、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由此,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拭亮双眼,引导他们用心去参与真实而多彩的生活体验。
儿童虽也在生活,但并不等于他们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我在执教《家人的爱》这一课时,设计了“讲述父母疼爱自己故事”的环节。令我意外的是学生不约而同说着这样的话题:自己生病了,父母怎样送自己去医院……事实上,父母疼爱孩子的事例在生活
中俯拾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体会不到,回忆不起呢?究其原因,关键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缺乏真实有效的体验。
第二天在隔壁班上这一课时,我吸取了教训,在教学前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父母关心自己的小事,并将观察结果写成品德周记。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学生不断地记录零星而真切的感受。其中有些学生在品德周记本上这样写道:
学生甲:考试的前一晚,我在书房复习功课,妈妈一直陪着我。第二天上学时,她反复叮嘱我,考试时要读懂题目,细心答题。考场上,我牢记妈妈的话,做题时一丝不苟。后来试卷发下来,我得了“优”。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比我还高兴。
学生乙:今天妈妈不小心烫伤了手,我马上打开水龙头用冷水冲妈妈的手。当我抬头看妈妈时,居然看到她泪花闪闪。妈妈对我三百六十五日都是无微不至的关爱,而女儿仅是这么细微的付出,就把妈妈感动了。原来,妈妈对儿女是多么的无私,又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啊!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学生丙: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离开了家,我好几天没有和她见面了。这几天,我神情恍惚,吃不下,也睡不着,上课时老是呆呆的。妈妈得知了这个消息,匆忙赶到学校来看望我。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妈妈常往返于家里、学校、单位。我开心了,妈妈却瘦了许多。
……
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爱娓娓道来,交流自然而深入;动情时,学生纷纷潸然泪下。多么懂事的学生,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情像潮水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父母之爱,无私博大。学生最终通过留心的观察,体会到这蕴藏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的伟大的爱。
生活是体验的沃土,这种开放的课前实践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自主参与体验,丰富了感性认识,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感动是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细节、社会视窗中寻找感动,引发学生在教师、情境渲染中萌生感动,引领学生在真情沟通、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运用教学智慧拨动孩子心底那根“感动”的弦,让他们为生活中、学习上的点点滴滴而感动……
参考文献: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陈光全.思想品德课中的体验性学习.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6).
[3]唐爱华.提高思品课德育实效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2(2).
[4]邱兆平.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小学德育,2007-14.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