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初中政治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和

江西省大余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和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6064 浏览:207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概况

江西省大余县属扶贫开发非重点县,“十五”以来,先后有50个村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大余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战略整体部署,于上世纪末完成了由贫困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认真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着力寻求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新途径,进一步推动了全县贫困乡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5.8万人下降到0.73万人,下降了87.4%,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底的76

2.8元增加到2011年底的1645元。

1、着力实施整村推进,促进了扶贫工作重点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综合发展。2001年以来,大余县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解决区域贫困和个体贫困并存问题、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的最有效途径,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913万元,在50个村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村均扶贫资金投资强度60万元,已有28个村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2、寻求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点,改变贫困村整体面貌。2005~2007年,我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牵引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为12个新农村试点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20万元,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加快了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贫困村整体面貌较大改变。
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贫困农户增收路子。用发展产业来促贫困户增产增收。2008年,我们向七个省市挂点单位、企业发出了征求意见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先在省市单位挂点的七个村进行试点。2009年,每年每个省、市定点单位,对挂点扶贫村1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每户3000元帮扶资金,进行短平快的种养帮扶,实行五步走:一是选好被帮扶人;二是选好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履行合同,明确责任,被帮扶户要与村委会签订帮扶合同,明确对方的权力和义务,再就是明确村干部每人帮扶两户的责任状,明确产前产中产后怎么写作的具体承诺和奖惩办法;四是帮扶贫困的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种苗物资和技术防疫,贫困户主要是投工投劳和可能的部分配套资金;五是资金实行滚动使用,从小到大,所赚利润归被帮扶户所有。通过一年的帮扶,户均增收3000到6000元不等。
4、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户致富本领。一是紧紧围绕怎么写作于县工业园区企业、县支柱产业,按照“企业出单,政府写单,农民选单,培训机构做单”的方式,通过“流动”课堂,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标。二是通过输送贫困户、低收入户子女到赣州远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赣州技师学院、赣州农校等学校学习,实现“输送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2005年以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

5.56万元输送学员68人。

5、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形成“大扶贫”格局。一是组织开展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工作。2006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达了开展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工作的文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脱钩。广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当中,为结对贫困户送去技术、资金、信息,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02年以来,省、市直单位、企业定点帮扶工作陆续开展,为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帮带。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资源,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扶贫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几年的建设,贫困乡镇、村的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有一部分人未能摆脱困境,扶贫开发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难度大。目前,全县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2341户46943人,分布在全县105个村,且多在偏远山区。同时,全县11个乡镇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有190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418个,四级以下等外公路625.419公里;不通自来水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863个、自然村711个,不通自来水户数19563户,不安全饮水人口6.24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8.9%;8个村小组、9个自然村、2408户不通电。这些都是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带的贫困群体,其中许多人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解决温饱,扶贫工作难度大、成本高。
二是致贫因素复杂,农村温饱不稳定问题突出。目前,除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因素外,致贫致困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一遇天灾病患都可能使脱贫人口重新变为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口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交替之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致贫因素更趋复杂化、多元化。
三是矿产资源枯竭给周边地区的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直接导致周围群众的劳务收入急剧减少。二是大面积返贫现象严重,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调整经济结构,使原来的高收入地区变成了贫困地区,高收入人口变成了贫困人口。
四是部分农民生存环境恶劣。据统计,我县仍然有60个村6160人生活在地质灾害频发区、深山区、库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一方面地质灾害频发区、库区等地区安全隐患大,急需搬迁;另一方面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增收能力弱,且扶贫投入大效益低,亟待易地搬迁移民安置。

三、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和建议

鉴于我县目前的贫困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大扶持力度。
1、进一步加大对面上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新世纪扶贫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的重点放在了贫困乡和贫困村,开展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的单元式扶贫,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将长期得不到有效扶持,从而导致一些非重点村的贫困人口比扶贫后的重点村贫困人口更多。因此,建议采取以贫困人口扶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方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区域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一是由于贫困村经济薄弱,致使乡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农副产品不能及时快速进入山外市场,导致增产不增收,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导致了抗灾能力弱,一遇灾年,因灾致贫、返贫形势严峻。三是上级每年的财政扶贫资金仅有10万元,相对于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可谓杯水车薪。
3、加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的力度。从致贫原因分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8类人员构成:因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有4198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94%;因病造成贫困的有14513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0.92%;因残丧失劳动能力造成贫困的有4470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52%;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3369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18%;因缺乏技术造成贫困的有3414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27%;因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5731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21%;因缺少生产资金造成贫困的有6343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3.51%;其他原因造成贫困的有490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0.45%。要使贫困人口在短期内脱贫,只有充分发挥党员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干部的帮、扶、带作用。
4、进一步加大产业的扶持力度。上级每年下拨的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贫困户直接增收的产业扶持较少,建议能否发挥挂点单位、部门优势,通过单位、乡镇、村“三位一体”模式,开展产业扶持到户工程,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邵猷芬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