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试议批评叶公超文学批评题目

试议批评叶公超文学批评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13118 浏览:564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新文学批评者开始纷纷引入各种西方文学批评论述对中国新文学进行观照,并在实践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学批评论述,叶公超也是其中之一。叶公超的文学批评主要以英美“新批评”为基础,融合他本人对文学批评的独立深思,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观,对中国新文学批评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社会历史和叶公超自身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对于叶公超文学批评的关注较少,对叶公超文学批评的作用并未给予充分的认识。本论文将以叶公超文学批评的论述基础、文学观、文学批评观、文学批评实践、文学批评作用等方面对叶公超的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浅析。叶公超的文学批评论述是以英美“新批评”论述为论述基础建立起来的,叶公超不仅将“新批评”论述作为一种西方论述资源引入到中国,同时还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观和现代汉语语言特点相结合,实现了“新批评”论述的中国化。叶公超秉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纯文学”观念,将文学批评看作是“以印象到评价”的历程,并以文本作为文学批评的中心,主张在“现实-作家-作品-读者”的整体链条中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实践中既关注作为批评主体的读者自我,又不偏离于文本中心,实现了二者的统一。同时,本论文还将站在中国新文学批评史的宏观立场上审视叶公超文学批评的作用,注意到叶公超的文学批评,一方面调和了三十代左翼社会历史批评和自由主义审美批评之间的矛盾,同时还站在西方现代文学的立场上审视中国新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构建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关键词:叶公超论文文学批评论文新批评论文印象批评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9

    绪论9-12

    0.1 探讨背景及选题理由9

    0.2 探讨近况及前景展望9-10

    0.3 探讨目的与作用价值10

    0.4 探讨策略与本论文结构10-12

    1 采花与移种:叶公超文学批评的论述渊源12-19

    1.1 新批评论述的接受与传播12-14

    1.2 新批评论述的转换与融合14-19

    1.2.1 艾略特的传统观与中国传统文学14-16

    1.2.2 瑞恰慈的语义学与现代汉语16-19

    2 以传统到现代:叶公超的文学观19-28

    2.1 现代主义的文学主张19-24

    2.1.1 批判“冷淡的客观主义”20-21

    2.1.2 诗是“内感与外物的契合”21-23

    2.1.3 小说基础是“个性的体现”23-24

    2.2 “雅”的纯文学观念24-28

    2.2.1 “心灵感应”的内在要求24-26

    2.2.2 “文贵疏简”的外在形式26-28

    3 “以印象到评价”:叶公超的文学批评观28-34

    3.1 论述批评——“张冠李戴的把戏”28-31

    3.1.1 论述谬误——“法在文成之前”29-30

    3.1.2 批评是作品价值的评价30-31

    3.2 印象批评——“轨外的情绪活动”31-34

    3.2.1 感受谬见——“个人的自由情绪活动”32

    3.2.2 批评是读者印象的考核32-34

    4 自我与文本:叶公超文学批评实践34-43

    4.1 批评标准——“个人经验中贯彻的反应策略”34-37

    4.1.1 “个人的价值”的内部标准35-36

    4.1.2 “反应的策略”的事实依据36-37

    4.2 “浅析文学作品”的批评策略37-40

    4.2.1 “空洞的清醒的心境”的文本细读38-39

    4.2.2 “随着作品文字变化”的读者反应39-40

    4.3 随笔与书评:叶公超文学批评文体40-43

    4.3.1 随笔——印象式的妙语40-41

    4.3.2 书评——著者与评者的思想较量41-43

    5 调和与构建:叶公超文学批评的作用43-48

    5.1 文学论争的调和:“新批评”的引入43-45

    5.2 新文学的构建:西方文学的观照45-48

    结束语48-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