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试谈本土西西小说中城市想象和文化身份认同查抄袭率

试谈本土西西小说中城市想象和文化身份认同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35356 浏览:1597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西西(1938—),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随家人以上海移居香港,为香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西西著作颇丰,创作风格前卫先锋,以“变化瑰奇”著称,在港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身为移民,西西却对香港这座城市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其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使她成为香港本土意识具有代表作用的一位作家。在其诸多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作品中,城市始终是重要的主题。西西笔下的城市,有着浓郁的香港市井风情,却又有意将现实香港与笔下想象的文字城市区别开来。本论文以小说文本出发,以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的概念和卡尔维诺的诗学思想为论述工具,考察西西是如何通过书写来构建想象的“文本城市”并确认文化身份,浅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嬗变。本论文以西西的五部城市为主题的小说为主要探讨对象:《我城》、《美丽大厦》、《浮城志异》、《肥土镇灰阑记》、《飞毡》,并按照时间顺序将作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成一章。第一章介绍七十年代创作的《我城》与《美丽大厦》,“我城”居民虽囿于只有“城籍”的尴尬身份处境,亦对城市进展的未来充满忧虑,却不失对“我城”未来的自信和乐观态度,喻示着“本土意识”的初步确立;第二章介绍八十年代创作的《浮城志异》与《肥土镇灰阑记》,凸显了中英双方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这一大事件之后,西西为对于香港这一“浮城”命运的关注和“失城”的焦虑,而作者借助故事的重新演绎,试图替中英两国谈判中沉默的香港发声,代表着危机感中被激发与强化的“本土意识”;第三章论述九七之前,西西创作的长篇小说《飞毡》,不再纠结于政治纷争的是非,而是试图通过重写历史的方式再造香港的“文化身份”,将乌托邦的理想融入对“肥土镇”的美好祝福中,见证了“本土意识”进入成熟期的新阶段。结语简单介绍九七之后西西的创作,并回顾不同阶段西西城市主题创作中的思想变化。关键词:城市想象论文文化身份论文本土意识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6

    引言6-13

    第一节 “城市想象”与“文化身份”的概念界定7-10

    第二节 文献资料综述10-12

    第三节 探讨策略12-13

    第一章 “我城”:本土意识的确立13-26

    第一节 “我城”何城: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文本城市14-17

    第二节 众我之城:人与城市的联系17-19

    第三节 只有“城籍”的人:文化身份认同的另向选择19-22

    第四节 《美丽大厦》:“我城”的立体呈现22-26

    第二章 “浮城”与“失城”:被危机感强化的本土意识26-38

    第一节 《浮城志异》:打破线性叙事凸显危机时刻26-32

    第二节 故事新编:跳出身份认同“灰阑”的本土意识32-38

    第三章 《飞毡》:重写城市历史凝聚本土意识38-50

    第一节 文本与现实的对立:被虚构的殖民地史38-43

    第二节 轻轻飞过历史与文化身份认同夹缝的“飞毡”43-48

    第三节 “吾乡吾土”——不必外求的乌托邦理想48-50

    第四章 结语50-51

    注释51-5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