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新月二十世纪早期同人杂志中人权话语传播和流变

新月二十世纪早期同人杂志中人权话语传播和流变

收藏本文 2024-02-16 点赞:22535 浏览:978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选取“人权”这一话语作为探讨对象。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人权”一词处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诠释范畴,多与“”、“法治”等相关概念并行出现。然而回溯到该话语流入中国的源头-二十世纪初,梳理其进展的历史脉络,却发现这一当下的政治话语却曾今作为一种文化、道德概念被大加渲染。那一时期参与这一话语实践的新青年同人、新月派和独立评论派在成员组成上有极大的传承性,然而其对该话语的诠释、传播却大相径庭。是何种因素构成了此种作用流变?是否仅仅用“新月派是对新青年同人的超越”这种简单的进化论观点便可解释这种作用范畴的转换?转换的背后又蕴含着何种权力联系?本论文试以翻译文化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文化传播机制,对这些不足做一探究。话语的形成源于作用的诠释和传播。话语本身经过文本和其他知识载体的运作,与其孕育母体即社会环境发生作用,以而形成广为认知的话语形态。然而若上溯到话语形成的初期,尤其当社会环境本身处于较封闭的状态,新话语的产生多依赖外来文化的影响之时,考量的因素还应加入“翻译”等影响变量。本论文试以文化传播的视角考量翻译,加入传播媒介形态、组织机构性质等变量,尝试跳脱原先的刻板成见,不单单将翻译视为纯粹的工具性语言转移,而将其视作作用的载体,将其以文本中激活,进而纳入传播的动态环节的考量中。关键词:话语论文人权论文新青年论文新月论文同人杂志论文

    致谢4-5

    摘要5-6

    Abstract6-9

    1 绪论9-12

    1.1 序言: “翻译文化”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的影响9

    1.2 探讨近况述评9-12

    1.2.1 有关翻译的误区9-12

    1.3 探讨策略12

    2 翻译对于文化建构的作用12-14

    2.1 文化真空时期翻译在“多元系统”中的中心位置12-13

    2.2 “翻译文化”概念厘清与阐述13-14

    2.3 “翻译文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建构及其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位置14

    3 话语浅析14-23

    3.1 话语-跨语际实践:对“话语(discourse)”及“话语事件(discursive occurrence)”的界定14-15

    3.2 “人权”话语当下的作用范畴15-16

    3.3 “人权”话语作用的流变历程16-21

    3.4 作用建构的两大对策:塑造权威(Authority)、设定目标 (Target)21-22

    3.5 进步还是倒退?22-23

    4 传播工具的考量23-32

    4.1 《新青年》、《新月》两本杂志的浅析23-25

    4.1.1 《新青年》溯源23-24

    4.1.2 《新青年》与同人杂志的界定24-25

    4.2 同人杂志何以可能25-32

    4.2.1 同人杂志的运作方式26-27

    4.2.2 刊物赞助人:《新青年》的“一社一刊”与“一校一刊”27-30

    4.2.3 新月派与《新月》30-32

    5 “共名”时代下的话语多样化:对策缝隙32-35

    6 结语35-3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