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从舞蹈编排谈舞蹈编导审美创造设计

从舞蹈编排谈舞蹈编导审美创造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6294 浏览:212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舞蹈编导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审美创造的坐标,而这种审美创造就是舞蹈编导应该具有独特的创造之美、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的意蕴,这样才能编排出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舞蹈编排;舞蹈编导;审美创造
1005-5312(2012)24-0102-02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图解和肢体传记,被认为最能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发展史。舞蹈作为这样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现实存在,对它的要求就更为苛刻。这些要求就是:舞蹈必须肩负着承前启后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神圣职责。为此,舞蹈编导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审美创造的坐标,因为编导的创作过程,也就是艺术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编导的审美态度、审美价值观在舞蹈这一精神文化产物体现中的体现过程。

一、舞蹈编排中舞蹈编导独特的创造之美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加入多媒体的运用以后,舞蹈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加入了更多更丰富的元素,因此,从宏观整体的来看,编导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新的不仅只有舞蹈本身的舞蹈艺术。当舞台布景成为了多媒体的影像,我们欣喜的看到他们已经融入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进而伴随舞蹈演员的表演去表达编导的追求。通过特殊的表达手段和表达形式,传递出制作者、创造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绝大部分坐在家里观赏舞蹈的受众提供了方便途径。舞蹈作品本身的意境和制作、创造者的情感、思想两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成为舞蹈的精髓,它既实现了舞蹈制作、创造者的情感、思想传递,又最大化地用一种新的形式保证了舞蹈作品意境的传递和美感的张扬。
比如《蝶恋花》,一开始,舞台上出现的是一群似花般娇艳的女群舞演员,全景式的投影上出现了藤蔓式延伸的枝丫,给人营造出一种静谧之感。舞台中间圆形的投影幕布后面独舞男演员出场,仿佛一只刚刚剥茧的蝶,正在看着这个世界。舞蹈处,男演员登上舞台,背景屏幕上出现的大型蝴蝶翅膀不停扇动着,和高台上的男演员的精湛舞技相呼应,宛若一只蝴蝶正在翩翩起舞。最后,当男演员将服装上的翅膀打开,群舞演员们如春花绽放似旋转时,所有的屏幕同时出现了五彩斑斓的成千上万只得蝴蝶,美轮美奂之景让观众赞叹。我们从中更容易体会到,蝶恋花的缠绵悱恻、破茧成蝶的五彩魅力、春之向荣的青春朝气……。这一切无不让我们体会到多媒体在舞蹈中的运用,它不单是与舞蹈的结合,而俨然成了舞蹈的整体。而这一种新的舞蹈,在舞蹈编排之初,就不再是仅着眼于舞蹈本身,而是全方位的考量。那么,对于综艺舞蹈的审美,我们更应该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不是看这一个舞蹈好不好,而是看这一个“结合体”好不好,因为,舞蹈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独立的存在。
舞蹈的编导应该具备多种艺术修养并且能够善于利用并发挥各种艺术效果,统筹于自己的作品与主题思想的创作者,这给舞蹈的编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正是由于编导对于多门类艺术把握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对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舞蹈编排中舞蹈编导具备了独特的创造之美。

二、舞蹈编排中舞蹈编导审美的情感体验

舞蹈编排是具有情感性的,其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编导者审美的情感体验。舞蹈的编排过程就是“从捕捉情感到概括情感到凝聚情感到表现情感”的过程,编导需要用情感通过形象去表现现实。舞蹈编导对生活要有所激动、有所感伤、有所喜悦、有所憎恨,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所要表现的对象。从社会生活到舞蹈作品,绝非直白简单的照搬和复印,而是渗透着舞蹈家的审美情感。在舞蹈编排过程中,舞蹈编导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必须在审美的心境中运用自己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塑造出具有艺术灵性的舞蹈作品,要将客观存在的对象转化为在艺术形式中存在的对象,将喜怒哀乐等对立存在的情感有侧重地在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艺术对象要传达出人的精神:既体现出社会共性,又体现出作者个性。
比如《永不停歇的舞步》舞蹈,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姑娘,今年12岁,来自四川省北川县,是学习芭蕾舞近两年的学生李月,在前不久的四川地震中,她失去了左腿,但是这并没有夺走孩子美丽的梦。陪伴在李月身边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100名聋人舞蹈家。她们用双手化作灵巧舞蹈双腿,成全着小李月的梦想,也完美着自己的生命。舞蹈中,聋人舞蹈家用双手舞蹈,这里的双手代表的是孩子舞蹈的脚,虽然李月没有了左腿,但她的梦想还在,只要梦想没有破灭,终有一天,她会用自己的方式再一次站在舞台上去圆自己的舞蹈梦。用手臂代替双腿,这一舞蹈形式是新颖独特的、但同时又是发自于内心的,这种舞蹈形式的表现正是体现出残疾人舞蹈家们内心的强烈诉求:即使是残疾人一样有着跟普通人同样的梦想,一样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由此可以看出,舞蹈内容决定形式,但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形式的反作用。恰当的形式,可能使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发挥了促进内容深化的能动作用。必须在舞蹈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中追求艺术作品的完美统

一、“尽善尽美”。

舞蹈编导对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形象进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行审美意识中的筛选和初步酿制从而形成包含主体心理内容的高一级的生活形象,这种被提升到舞蹈审美的生活形象和本来意义上的生活形象已有明显的质的差异,它染上了一定程度的主观色彩,是意和象的统一,或显或隐地表现了舞蹈编导的审美态度和精神意向,它所反映的真实不仅是客体的物理真实,还有舞蹈编导的心理真实,客体的物理真实经过主体心灵的折光和心理机制的改制转化为心理真实,使感受到的原形形象发生某种程度的夸大和扭曲,并以实物的心理变形进入创作过程。

三、舞蹈编排中舞蹈编导审美的意蕴

舞蹈的意蕴是指整个舞蹈作品在观众的欣赏过程中品味再三以至于有所反思的东西。意蕴一方面内在于作品本身,另一方面又有赖于观众的寻绎才显露出来,因此,意蕴如何显露、显露的深广程度如何,与观众一定的审美心理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舞蹈的创作者们在进行创作时必须顾及并尊重其作品潜在的观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的审美心理。所以,任何一个舞蹈编导和舞者都应该走进舞蹈作品的内核,充分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作品的情感思绪等等。
作为编导与表演者于一身的杨丽萍在编导与表演舞蹈《雀之灵》时曾指出:“我把一个最细微的动作,化解到每一个骨节上了,细微到了一个指头或者指甲上面,而且把这个用到了头,用到了极致。其实很多人不尊重这种元素,他们浪费这种东西,我觉得这是审美的一种主张。”《雀之灵》表现了孔雀那清丽的风姿和悠然高贵与超然的灵性,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从中我们可以欣赏,杨丽萍修长的身材极富形式美感,所表现的孔雀婀娜多姿、惟妙惟肖,她用细长而神奇的手臂模仿孔雀的头冠颈项,充满着生机与灵动的气韵。舞中每一具体造型的夸饰和每一组动作的连续,都是以“神”来作为“形”之变异和延伸的内在依据,使这一舞蹈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和坚毅的生命自信心,令人如醉如痴,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喝彩,这是艺术对生活的升华。
毋庸置疑,所有看过《雀之灵》的人都会被杨丽萍那一个个精细绝妙的孔雀动作所吸引,她表演得实在太像了,太美了!但与其说是孔雀的造型征服了人们,不如说是杨丽萍的灵魂震撼了人们。观看《雀之灵》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初看时,都赞叹于杨丽萍那指尖与手腕的微妙动作,栩栩如生,就好像真孔雀在跳舞一般;可是再细看,就会不知不觉的被一种灵性的注释所萦绕,似乎人雀对话,物我皆忘;而看到最后时,心灵便会渐渐地跟随着舞者澄亮、隽永起来,引发出对“生之灵光”的感悟,仿佛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酣畅淋漓。为什么《雀之灵》能带给观者如此美妙的心灵享受?因为表演者已全然走进了孔雀的世界,成了其中的一只。而孔雀所具有的高傲、典雅、清丽、纯洁,恰恰形成了作品本身独特的意蕴个性。
参考文献:
钭琼毅.浅谈舞蹈创编的重要因素[J].大众文艺,2011,(23).
刘奎.浅论舞蹈的编排与创作[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2).
[3]迟佳.论舞蹈创作的创新意识[J].群文天地,2011,(12).
[4]邬立蓉,陈刚.试论舞蹈编排艺术[J].大观周刊,2012,(2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