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理由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理由

收藏本文 2023-12-23 点赞:27266 浏览:1218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和谐安定,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中国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所奋斗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纵观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号召适应了我国革新进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在被征地的历程中,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往往受到了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侵害,而且往往诉求无门或是诉求无效,其权益并未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征地所引发的诸如失地农民集体、、集体等社会事件不断增加,失地农民成为社会的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失地农民的利益的合理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由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为突破口,探讨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举措,具有一定的论述作用与现实作用。本论文坚持论述与实际相结合,在对福州地区淮安村、高宅村等典型失地村庄的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与抽样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论述,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不足进行了探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探讨的背景与作用、相关文献综述、探讨的策略及革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并且阐述了探讨的论述依据;第三部分论述了实现失地农民利益有序表达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五部分浅析了福州地区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与理由;第五部分以表达主体、表达客体、表达相似度检测、表达的制度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实现失地农民利益有序表达的对策。关键词:失地农民论文利益论文利益表达论文利益诉求论文

    中文摘要7-8

    ABSTRACT8-10

    一、 绪论10-22

    (一) 探讨背景与作用10-12

    1、 探讨背景10

    2、 现实作用10-11

    3、 论述作用11-12

    (二) 相关的文献综述12-15

    1、 国外利益表达探讨综述12-13

    2、 国内利益表达探讨综述13-15

    (三) 探讨策略15-16

    (四) 探讨的革新之处16-17

    1、 实现路径革新16

    2、 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16-17

    (五) 相关概念17-18

    1、 失地农民17

    2、 利益表达17-18

    (六) 主要论述依据18-22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述18-20

    2、 社会主义制度20

    3、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20-22

    二、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22-25

    (一) 法治要求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22

    (二) 公平正义要求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22-23

    (三) 安定有序要求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23-24

    (四) 充满活力要求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24-25

    三、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浅析25-30

    (一) 利益表达愿望的强烈25

    (二) 利益表达意识的薄弱25-26

    (三) 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26-27

    (四) 利益表达方式的非理性27-28

    (五) 利益表达行为的分散性28

    (六) 利益表达效果的低效化28-30

    四、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困境的理由浅析30-35

    (一) 表达主体自身的局限性30

    (二) 表达客体的消极应对30-31

    (三) 现有利益表达渠道的缺陷31-33

    (四) 利益表达的组织平台的缺失33-35

    五、 实现失地农民利益有序表达的对策35-45

    (一) 利益表达主体方面35-37

    1、 强化利益表达意识,提升利益表达能力35-36

    2、 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作用36-37

    (二) 利益表达客体方面37-39

    1、 建设公共怎么写作型政府37-38

    2、 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38

    3、 建立政府制约监督机制38-39

    (三) 利益表达相似度检测方面39-40

    (四) 利益表达制度的改善40-45

    1、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41-42

    2、 改善信访制度,提升信访效率42-43

    3、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作用43-45

    结论45-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