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简述社会化交往社会化:农民交往世界变迁和秩序重构

简述社会化交往社会化:农民交往世界变迁和秩序重构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10448 浏览:372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政府为何重构新的交往秩序,是本探讨的不足意识。为回答这一不足,本论文选择河南省淮阳县林楼村为个案,以农户的日常交往行为和交往活动为探讨对象。运用社会化小农论述,寻找政府重构交往秩序的内在逻辑。本论文以交往空间、交往对象、交往媒介和交往观念四个方面对农民交往社会化历程进行了实证浅析。作为探讨的起点,第一章详细浅析了案例村村民交往空间逐渐扩大的历程。传统时期村民的一切交往活动可以在村域范围内完成,打麦场是村民的生产交往空间,村庄超市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空间,村委会大院是村民的政治活动开展的基本场所。随着经济的进展,村民开始向县域空间转移,集市、庙会空间彰显了村域交往空间的扩大。而今,市场化的深入,货币压力的驱使下,村民的交往空间开始向城市转移,打工已成为村内大多数年轻劳动力的选择,年轻人的婚配对象也开始突破省域的范围,但村民在新的交往空间开始出现了多种身份限制和不适应性。第二章论证了村民的交往对象以亲缘纽带、地缘纽带到业缘纽带的变迁历程。在传统时期,村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交往对象大多在家庭成员和地缘纽带之间,市场化的冲击下,村民以事副业和商业的日渐增加,业缘纽带带来的交往对象稀释了原有的亲缘和地缘纽带,交往的工具性促使传统时期的家庭权威秩序趋于解构。第三章对林楼村村民利用的交往媒介进行了历史性考察。以解放前、到人民公社再到革新开放直至当下,林楼村村民的交往方式、意识形态和消费倾向无不受到交往媒介的引导。在通讯工具上,村民与外界的交流依次利用了口信和书信、电报和电话、手机和网络;村民日常的交通工具,由起初的马车、自行车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在传媒工具上,村民经历了说书和唱戏的“口头”信息传播到报纸和杂志、广播和电视的信息接收历程。多元化的交往媒介,逐渐凸显了多渠道信息来源与村民信息鉴别能力有限这一对矛盾。由于缺乏对信息来源真伪的判断,村民被不实信息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第四章对村民交往观念的进行了浅析,村民日常之间的人情交往日趋向货币化演变,传统村庄之内的乡土人情逻辑与市场化的契约意识在运转规则上呈现出交往的张力。交往社会化的变迁,传统乡村村落固有的规则和秩序被打破,同时也给城市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由此,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重构一个跨越乡土村落的公共秩序(第五章)。当然这种秩序的重构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在政府主导下,依据不同的性质、依靠不同的社会运转机制,统筹各方面的力量,为行动者(村民)提供一个和谐有序的交往秩序。关键词:社会化小农论文交往社会化论文秩序论文政府论文

    内容摘要6-7

    Abstract7-12

    导论12-30

    一、不足缘起与探讨作用12-14

    (一) 探讨缘起12

    (二) 探讨作用12-14

    二、相关探讨与探讨视角14-21

    (一) 相关探讨14-21

    (二) 探讨视角21

    三、探讨方式与探讨路径21-22

    (一) 探讨策略21-22

    (二) 探讨路径22

    四、核心概念与个案概况22-30

    (一) 核心概念22-24

    (二) 个案情况24-30

    第一章 交往空间:以村域到省域30-57

    一、户外到村内:村域交往30-39

    (一) 打麦场31-33

    (二) 超市33-35

    (三) 村委会大院35-39

    二、村外到县内:县域交往39-45

    (一) 集市39-43

    (二) 庙会43-45

    三、县外到省际:省域交往45-55

    (一) 外出务工与扩大交往45-51

    (二) 婚姻范围与婚嫁流动51-55

    小结55-57

    第二章 交往对象:以熟悉到陌生57-80

    一、亲缘纽带57-70

    (一) 家庭成员交往58-63

    (二) 房亲与姻亲交往63-65

    (三) 拟亲缘:认干亲与结拜亲属65-70

    二、地缘纽带70-74

    (一) 邻里交往70-73

    (二) 同乡交往73-74

    三、业缘纽带74-78

    (一) 师徒交往74-77

    (二) 写卖交往77-78

    小结78-80

    第三章 交往媒介:以传统到现代80-110

    一、通讯工具80-92

    (一) 口信和书信80-84

    (二) 电报和电话84-88

    (三) 手机和网络88-92

    二、交通工具92-97

    (一) 马车92-94

    (二) 自行车94-95

    (三) 摩托车95-96

    (四) 汽车96-97

    三、传媒工具97-109

    (一) 说书与唱戏97-100

    (二) 报纸和杂志100-103

    (三) 广播和电视103-109

    小结109-110

    第四章 交往观念:以习惯到规约110-135

    一、人情交往的货币化演变110-125

    (一) 日常性人情111-115

    (二) 仪式性人情115-125

    二、人伦信用的契约化走向125-133

    (一) 熟人交往道德观念的维系125-128

    (二) 陌生人交往的契约化导向128-133

    小结133-135

    第五章 交往社会化背景下村庄秩序的重构135-148

    一、社会化进程中交往秩序的失衡性135-139

    (一) 传统时期农民交往的有序性135-137

    (二) 社会化交往背景下的秩序震荡137-139

    二、秩序构建的公共性139-142

    (一) 交往媒介监管的公共性139-140

    (二) 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性140-141

    (三) 教育就业培训的公共性141-142

    三、交往社会化背景下的秩序构建142-148

    (一) 秩序构建历程中的政府缺位142-144

    (二) 秩序构建历程中的政府责任144-148

    结论与讨论148-1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