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简析建国和建国—中国中间路线(19271949)网

简析建国和建国—中国中间路线(19271949)网

收藏本文 2024-03-15 点赞:17281 浏览:731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间路线是一条在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命题上相对于国共路线而言的改良型路线,虽然说它以此旗号正式出现在抗战胜利前后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但事实上它自20年代末国共相争开始就出没于国共路线的夹缝之中,并且随着时势的转变而日趋凸显。是以本论文以国共之争为背景,以建国为主线,以中间派人士的言行为依据,运用历史学与政治学策略,对其进展脉络、相应特点、基本精神、具体主张进行比较详细的诠释和浅析,并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做出应有的评述。同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说明以建国为主旨的中间路线所具有的时代作用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对其推崇者——中间派人士的探讨精神与爱国情怀予以充分地肯定。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一方面对选题的缘起与作用进行简要的浅析和论述,另一方面对当前有关中间路线的学术探讨情况进行简扼的梳理和陈述;此外,在概念上对中间路线与中间派人士进行厘定的同时,对本论文的探讨策略和思路以及革新点和不足也做了相应的介绍。第二部分即第二章,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士人在回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拷问上不成功的事实,以及国共因之而出现相争的局面,以而在这样一种时势的风云际会中,中间路线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而如此的出场背景,无疑既为中间路线的存活和进展营造了足够的生态空间,也为其日后淡出历史舞台提供了合理性依据。第三部分即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对中间路线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剖析。其一,以时间为经线,对中间路线的进展脉络进行详细地梳理,同时对其在不同时段所呈出来的基本特点进行浅析和论证;其二,以中间路线的历史传承、根本性质、利用手段、有着背景与体现形式等五个层面对其特性进行深入浅析,目的在于说明中间路线不仅是一条相对于国共路线而言的政治路线,而且具有显著的自我特质;其三,在对中间路线中的论述基础——自由主义进行浅析和论证的同时,还对其跟中间路线相结合的理由进行详细的探讨,此外,也对中间路线所包含的国家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村治主义等思想进行了论述,旨在说明中间路线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其四,一方面以和建国为基点来论证中间路线的基本政治目标,另一方面以与自由为视角来探讨中间路线的基本政治理念,以而在根本上达到凸显其政治主张的目的。其五,为彰显中间路线的党派立场,一则浅析其与国共路线的同异,突出彼此间除却救亡这一共同的政治目标之外,在指导思想、政治手段以及党政联系的处理等方面有着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二则通过对中间派人士在处理跟国共联系时所扮演的矛盾角色的浅析与论证,以而表明实践中的中间派人士在其路线的导引下,既充当起国民党的诤臣和诤友,也充当起的对手与盟友;三则站在中间路线与国共路线的角度,对中间派人士在国共之间扮演矛盾角色的理由进行浅析,进一步突出相互间的差别。第四部分,即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是讲中间派人士围绕现代化不足,在社会改造、文化与经济进展诸方面提出一系列的观点和主张,进一步使中间路线具体化。就社会改造而言,主要以作为中间派人士重要组成部分——乡建派人士改造乡村为对象,一则对其对其改造乡村的理由进行浅析和梳理,二则对其在进展乡村经济、教育和医药卫生以及重建社会秩序方面的实践进行举证,以而在某种作用上说明中间路线为了救亡与建国的需要,并非只在意于政治的改良,也在关注着社会的改造。就现代化而言,在肯定中间路线必须对文化与经济现代化不足作出回应基础上,一方面对中间派人士在传统现代化不足上出现分歧的体现与理由进行评述,另一方面对其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重心的确认上所形成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进行论述。第五部分即结语,其一,以政治生态恶化的角度来论述中间路线淡出历史舞台的理由,同时也对第一章中间路线的出场做出呼应;其二,以大历史的角度来论证民盟十足道地的共和国案例所具有的超越性和空想性,以而借以彰显中间路线所具有的时代作用与历史作用。关键词:中间路线论文论文自由论文建国论文现代化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9

    目录9-12

    第1章 绪论12-26

    1.1 选题的缘起与作用12-18

    1.2 学术探讨情况18-21

    1.3概念的厘定21-24

    1.4 探讨策略与思路24-25

    1.5 革新点与不足25-26

    第2章 中间路线产生的理由26-51

    2.1 中国向何处去26-40

    2.1.1 器物上的更新26-28

    2.1.2 体制内的改良28-31

    2.1.3 体制外的革命31-34

    2.1.4 思想上的革新34-40

    2.2 国共之争与中间路线的出场40-51

    2.2.1 国共之争40-47

    2.2.2 中间路线的出场47-51

    第3章 中间路线的进展脉络与特点51-75

    3.1 进展脉络51-65

    3.1.1 淡入期51-53

    3.1.2 整合期53-56

    3.1.3 凸显期56-59

    3.1.4 淡出期59-65

    3.2 基本特点65-75

    3.2.1 渊源上含有历史的传承性65-66

    3.2.2 性质上带有显著的改良性66-67

    3.2.3 背景上烙有强烈的时空性67-69

    3.2.4 内容上具有调适与抗争并存的特性69-72

    3.2.5 效能上具有浓厚的工具性72-75

    第4章 中间路线的论述基础75-96

    4.1 何谓自由主义75-85

    4.1.1 一个众说纷纭的命题75-80

    4.1.2 中国自由主义的特点80-85

    4.2 中间路线与自由主义的结合85-90

    4.2.1 清季以来改良路线的历史基因85-88

    4.2.2 现实的需要88-90

    4.3 其他的几种主义90-96

    4.3.1 国家主义90-92

    4.3.2 国家社会主义92-93

    4.3.3 村治主义93-96

    第5章 中间路线的政治目标与基本理念96-120

    5.1 救亡与建国96-110

    5.1.1 挽救民族的危亡96-103

    5.1.2 建立资产阶级国家103-110

    5.2 与自由110-120

    5.2.1 积极宣传自由观念110-113

    5.2.2 肯定自由权利113-114

    5.2.3 落实自由制度114-116

    5.2.4 自由成为基本政治理念的理由116-120

    第6章 中间路线的党派立场120-169

    6.1 中间路线与国共路线的同异120-131

    6.1.1 何谓国共路线120-122

    6.1.2 救亡——共同的政治目的122-123

    6.1.3 难以逾越的鸿沟123-131

    6.2 是诤臣亦是诤友131-150

    6.2.1 批评者131-139

    6.2.2 倡议者139-147

    6.2.3 拥护者147-150

    6.3 是对手更是盟友150-160

    6.3.1 反对者150-156

    6.3.2 同盟者156-160

    6.4 矛盾角色的背后160-169

    6.4.1 中间路线使其成为必要161-165

    6.4.2 国共两党的路线使其成为可能165-169

    第7章 中间路线与社会改造——以乡村建设为例169-191

    7.1 改造的理由169-174

    7.1.1 中国乡村的凋敝与混乱169-172

    7.1.2 强烈的社会政治关怀172-174

    7.2 改造旧乡村174-191

    7.2.1 重建乡村秩序174-176

    7.2.2 进展乡村经济176-179

    7.2.3 革除积弊陋习,注重医药卫生179-182

    7.2.4 兴办乡村教育182-187

    7.2.5 推车上山的事业187-191

    第8章 中间路线与现代化的探求191-225

    8.1 传统的现代化191-213

    8.1.1 传统现代化的理由192-196

    8.1.2 两种不同的西化路向196-209

    8.1.3 一个铜板的两面209-213

    8.2 经济现代化建设重心的确认213-225

    8.2.1 确认经济现代化建设重心的理由213-216

    8.2.2 三种不同的主张216-221

    8.2.3 并非根本的分歧221-225

    结语225-23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