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简谈中国中国执政理念教育题目

简谈中国中国执政理念教育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4930 浏览:156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自执政以来,一直重视执政论述建设与执政能力提升。进入21世纪,中国面对着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执政党——中国也面对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党的论述基础和指导思想进一步进展和革新,形成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论述系统;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党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和知识化;党自身和党领导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情况,都发生了新变化。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和市场经济也严峻地考核着中国。长期执政,容易滋生骄傲自满、不求上进的情绪;长期执政,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全面和长期执政,容易滋生腐败。党面对着执政、革新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巨大考核。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是党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执政理念教育,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内化为人的信念,外化为人的行动,是党必须解决好的现实课题。如果说,中国执政理念是对“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和如何执政”等基本不足的全面系统回答,那么,中国执政理念教育则是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和如何教育”等基本不足作出的全面系统的回答。本论文以论述、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探讨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不足:首先,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建设论述的基础上,剖析中国执政理念的内涵、内容与特点;然后,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为依据,在阅读历史史料与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必定性,梳理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轨迹,浅析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及其特点;再次,以党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为论述基础,以党的执政实践为客观依据,厘定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构建执政理念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系统;最后,在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执政与教育思想、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原则、策略和路径,揭示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规律。全文共分8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探讨”选题的基本不足。包括选题的目的与作用、探讨近况、探讨目标、探讨策略、技术路线和革新之处。本论文认为中国执政理念教育探讨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对执政理念、中国执政理念、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等概念的界定,执政理念教育历史必定性的论证,执政理念教育主客体的厘定,执政理念教育的内容系统的建构,均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和执政党建设探讨的内容。其二,提出的执政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策略、教育路径,均可为当下和未来中国的执政理念教育和干部教育提供借鉴。论文检索了关于本选题的探讨近况,包括关于中国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探讨、关于外国政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与本选题相关内容的探讨。认为学术界对中国执政理念内容的探讨,较为全面和系统,但是,对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探讨还很少涉猎,成果鲜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这方面的专著。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取历史、探求规律、比较借鉴等策略探讨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论述与实践不足。第二章,对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剖析。重点辨析了政党与执政党、执政理念与中国执政理念、中国执政理念教育、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本论文认为,政党和执政党都是社会经济和政治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具有阶级性、组织性和相似度检测性等特点。执政党,是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整个执政活动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中国执政理念是党对“为何执政,为谁执政和如何执政”等一系列执政的基本不足作出的全面的系统的回答,由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具体理念三部分组成。中国执政理念具有鲜明的党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革新性等基本特点。中国执政理念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以执政理念为内容,对党员干部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有特定的教育对象、特殊的教育目的、特别的教育策略和特别的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统和优势,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是特殊和一般的联系。第三章,阐述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论述基础。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列宁斯大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本论文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区分为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阶段。马克思认为,没有自己私利,人是社会的公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又全面的进展,执政根本任务是进展生产力。列宁继承和进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斯大林虽然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但是,其执政理念和实践有诸多的历史局限。中国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执政的好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党员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注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等等。新中国成立全面执政后,以到,以到,几代领导人在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党风建设联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要执政,接受监督;人要甘当人民勤务员;党的干部队伍必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干部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做到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等,这些思想为执政党的建设提供了论述指导,也为中国的执政理念教育奠定了论述基础。第四章,论证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必定性。本论文以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全面系统论证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必定性。首先,以党肩负的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以革命时期特殊的党情和中国执政的经验教训的角度,阐述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必定性。其次,以党肩负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现实责任、长期全面执政面对的巨大考核、革新开放后党的自身变化、党执政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等四个方面,阐述对人进行执政理念教育的现实紧迫性。本论文认为,在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的执政也是革命的一部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党革命和执政的核心理念。执政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全面执政后,进行执政理念教育,就是为了使人更好地牢记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现实责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提升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进入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面对执政、革新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核,同时,还面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进行执政理念教育是中国应对危险、接受考核的迫切需要。第五章,系统梳理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轨迹。以中国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中国执政理念教育演进轨迹划分为革命时期、全面执政后、革新开放后三个时期,并逐一展开论述。按照党史的分期,把革命时期的执政理念教育划分为建党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四个时期,并对这几个时期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做了分别阐述。本论文认为,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特点是:执政理念教育寓于革命理念教育之中;党的领导干部是教育的重点对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教育的重点内容。按照党史和国史的分期,把全面执政后的执政理念教育,划分为社会主义革改造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两个阶段;把革新开放后的执政理念教育,区别为革新开放初期、革新开放全面推进时期和新世纪新时期三个阶段。本论文认为,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理念教育有不尽相同的内容,彰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却留下了相同的启迪。这就是: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与论述学习相结合,与党的政党制度建设同时并举。第六章,厘定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客体和目标。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体是专门以事包括执政理念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或个人,主体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与教学的能力,才能胜任执政理念的教育者。执政理念教育的客体是全体人,不论其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必须接受执政理念的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是对象性联系,二者互为前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可以相互转化,在此时是教育者,在彼时可能就是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教育历程中,虽然各有自己的任务,但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是纵向的垂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联系,而是横向的平等的同志联系,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共生联系。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个体目标是使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社会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牢记党的执政理念,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党政干部队伍”。第七章,构建并论证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内容系统与逻辑联系。以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论述和中国的执政实践为依据,在对中国执政理念教育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逻辑联系把执政理念教育的内容凝练为:国家与立党为公,人民与执政为民,进展与科学进展,和谐与社会和谐,科学与科学执政,与执政,法治与依法执政等七大范畴,其中国家与立党为公、人民与执政为民,是核心教育内容,应该放在执政理念教育的首位。进展与科学进展,和谐与社会和谐,科学与科学执政,与执政,法治与依法执政,则是国家与立党为公、人民与执政为民两大理念的系统展开,并以属于这两大理念,是执政理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七大范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内容系统。第八章,提出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具体路径,并探讨了教育规律。在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执政与教育思想、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理,依据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策略与具体路径。本论文总结和归纳了三个基本原则:论述与实际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借鉴相结合;提出了七个基本策略:论述学习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案例教育法、体验教育法、模拟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延伸教育法,这些教育策略不是全日制教育教学策略的简单照搬照抄,而是针对成人和党员干部的特点在众多的教育策略中选择的;设计了两条具体路径:“以以理服人到以情达理”,“以学理话语到通俗话语”。执政理念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情达理的路径。概念与范畴是执政理念的学术或学理的表达,实现中国执政理念在党员干部中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首先要使它通俗化,实现以学理话语到通俗话语的转换。中国执政理念教育必须遵循“学理话语——通俗话语”的路径。论文在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执政与教育思想、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执政理念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执政理念教育要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规律、教育内容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规律、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一致的规律。关键词:中国论文执政理念论文教育论文

    作者介绍6-8

    摘要8-12

    Abstract12-21

    第一章 绪论21-32

    §1.1 选题依据21-23

    1.1.1 选题来源21

    1.1.2 选题目的与作用21-23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23-29

    1.2.1 关于中国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探讨23-27

    1.2.2 关于外国政党执政理念及其教育的探讨27-29

    §1.3 探讨案例29-32

    1.3.1 探讨策略29-30

    1.3.2 技术路线30

    1.3.3 革新之处30-32

    第二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相关概念剖析32-48

    §2.1 政党与执政党32-36

    2.1.1 政党32-34

    2.1.2 政党的特点34-35

    2.1.3 执政党35-36

    §2.2 执政理念与中国执政理念36-44

    2.2.1 执政理念的一般内涵与特点36-37

    2.2.2 中国执政理念的内涵37-41

    2.2.3 中国执政理念的特点41-44

    §2.3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44-48

    2.3.1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内涵44-45

    2.3.2 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45-48

    第三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论述基础48-64

    §3.1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48-54

    3.1.1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建设思想48-50

    3.1.2 列宁斯大林的执政党建设思想50-54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54-64

    3.2.1 革命时期党关于执政的基本思想54-57

    3.2.2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论述57-64

    第四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必定性64-88

    §4.1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与现实依据64-72

    4.1.1 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64-66

    4.1.2 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现实责任66-70

    4.1.3 中国执政的经验教训70-72

    §4.2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党情审视72-82

    4.2.1 革命时期的特殊党情72-75

    4.2.2 长期执政对的巨大考核75-78

    4.2.3 革新开放后的自身变化78-82

    §4.3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世情与国情审视82-88

    4.3.1 中国执政面对的国际环境82-84

    4.3.2 中国执政面对的国内环境84-86

    4.3.3 执政理念教育是执政环境的现实需要86-88

    第五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轨迹与启迪88-108

    §5.1 革命时期的执政理念教育88-95

    5.1.1 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历程88-93

    5.1.2 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特点93-95

    §5.2 全面执政后的执政理念教育95-99

    5.2.1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初步展开96-97

    5.2.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执政理念教育的曲折经历97-99

    §5.3 革新开放后的执政理念教育99-103

    5.3.1 革新开放初期的执政理念教育99-101

    5.3.2 革新开放全面推进时期的执政理念教育101-102

    5.3.3 新世纪新阶段的执政理念教育102-103

    §5.4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历史启迪103-108

    5.4.1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中心任务相结合104-105

    5.4.2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论述学习相结合105-106

    5.4.3 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党的制度建设同时并举106-108

    第六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客体与目标108-116

    §6.1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客体及其联系108-110

    6.1.1 执政理念教育的主体和客体108-109

    6.1.2 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联系109-110

    §6.2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主体与客体110-113

    6.2.1 执政理念教育主体应具备的资格与条件110-112

    6.2.2 执政理念教育主客体的平等共生方式112-113

    §6.3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目标113-116

    6.3.1 执政理念教育的个体目标113-114

    6.3.2 执政理念教育的社会目标114-116

    第七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内容系统及其逻辑116-133

    §7.1 国家与立党为公理念116-119

    7.1.1 爱国与廉政的统一116-117

    7.1.2 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联系117-119

    §7.2 人民与执政为民理念119-122

    7.2.1 正确理解“人民”的新内涵119-120

    7.2.2 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120-121

    7.2.3 牢记并贯彻群众路线121-122

    §7.3 进展与科学进展理念122-124

    7.3.1 进展才是硬道理122

    7.3.2 树立和践行科学进展观122-124

    §7.4 和谐与社会和谐理念124-126

    7.4.1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24-125

    7.4.2 自觉践行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125-126

    §7.5 科学与科学执政理念126-127

    7.5.1 科学执政的重要量126-127

    7.5.2 树立和贯彻科学执政理念127

    §7.6 与执政理念127-130

    7.6.1 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128-129

    7.6.2 自觉践行执政理念129-130

    §7.7 法治与依法执政理念130-131

    7.7.1 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统一130-131

    7.7.2 自觉践行依法执政理念131

    小结131-133

    第八章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原则、策略与规律133-153

    §8.1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主要原则133-143

    8.1.1 论述与实际相结合133-134

    8.1.2 认识与实践相结合134-136

    8.1.3 继承与借鉴相结合136-143

    §8.2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策略143-147

    8.2.1 论述学习教育法144

    8.2.2 榜样教育法与案例教育法144-145

    8.2.3 体验教育法与模拟教育法145-146

    8.2.4 比较教育法和延伸教育法146-147

    §8.3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具体路径147-149

    8.3.1 以以理服人到以情达理147-148

    8.3.2 以学理话语到通俗话语148-149

    §8.4 中国执政理念教育的基本规律149-153

    8.4.1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规律150

    8.4.2 教育内容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规律150-151

    8.4.3 执政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一致的规律151-153

    结语153-155

    致谢155-15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