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地理教学 >对于自主创新小学数学自主革新课堂教学方式设计

对于自主创新小学数学自主革新课堂教学方式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25078 浏览:1103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数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知识拓展→归纳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创新 课堂 教学模式

一、情境创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乐、文字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角形的认识》片断一:

1.(播放视频:椅子摇晃了,木匠师傅用钉子钉好一根木棒后稳定了。)

2.师:“刚才的视频中椅子摇晃了,木匠师傅加了一根木棒后就稳定了,这根木棒的长度有什么要求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感图像和声音,用故事的形式创设情景,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

二、自主探究

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有探究数学知识的潜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一定的素材,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角形的认识》片断二:
活动一: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做三角形。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并说说做的过程和想法。

2.画三角形。先在头脑里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在作业本上画出三角形。

3. 在点子图上画两个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要把握时机提出富有探索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规律。实行知识的再构建,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内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思维的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合作研讨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研讨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合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三角形的认识》片断三:
活动

二、探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1.提问设疑。是不是三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合作研讨。学生拿出材料袋(内有4厘米、6厘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米、9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1根。)(1)小组成员合作,随意取3根小棒围三角形,并且认真记录每次选用的小棒的长度,及取得3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三角形。(2)各小组在班级里汇报交流结果。
3.引导总结。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应该有什么关系?讨论交流后,总结出: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合作研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把握进度。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这样做可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四、知识拓展

此环节是巩固练习,知识拓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设计各种不同层次数学练习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检查教学效果,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反馈新知的掌握情况。
《三角形的认识》片断四:

1.播放片断1中的视频,现在可以说说木棒长度有什么要求了吗?

2.根据下面的3条线段长度,判断其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3厘米、4厘米、7厘米
6厘米、3厘米、6厘米
8厘米、4厘米、3厘米
3.玩一玩:用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整厘米数)?请写出所有的可能性?

五、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进行知识建构,在师生共同活动中,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将所学知识上升到理论层次,纳入已有知识的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予以补救或提高。学生则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知识能力延伸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增强追求成功的和信心,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即将结束时,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学生畅所欲言,在愉快中结束了这节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