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地理教学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如何写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如何写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3806 浏览:91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抓住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开发和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1002-7661(2012)16-1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udooo.com

04-02
何为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人的思维能力越强,预见力越强,适应力也越强,所以,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新世纪需要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的人才。因此,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加强阅读指导,发展学生思维缜密性

科学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思维的缜密性,反过来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在安排学生阅读时,为避免学生读而不思,应付了事,教师可适时的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缜密性。
例如,在讲授高中化学有关氯气的性质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化学中其它气体的知识内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高中化学课本中有关氯气的知识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

1、氯气的性质与其他气体相比,有何相同及不同之处?

2、 哪些性质体现了氯气的活泼性?为什么氯气较活泼?从物质结构加以说明。

3、结合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思考如果氯气泄漏,你该如何逃生?

4、氯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小结氯气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这样,学生思维受到了有力的激发,从而能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

二、引导完善知识网络,发展学生有序思维

在新课程化学学习历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感觉化学知识抽象繁杂,无从理解及记忆。
(2)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都背会了,但在做作业或测验时却不知该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3)上课时老师讲的解题思路都明白,但是自己一做就错。
(4)只会做课本上的练习,碰到综合性问题时则无从下手。
产生这些思维障碍的缘由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接受化学学科时间不长,化学思维正在形成中,相当多的学生依然习惯于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模式取代化学思维,对于化学原理、定义和规律只停留于形式上的理解和运用,而对具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联系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记忆的知识没能形成知识网络,可辨别性、可利用性差,不能同化新知识,而仅依赖于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知识点的积累,思维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变通性,面对稍复杂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从而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心理学上的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因而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每一教学单元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将知识点整合成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以利于知识的储存、记忆和沟通。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整理、归纳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在解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时,可以从“知识主线———知识点”入手,构建成整体知识网络,最后用元素价态的转化,进行总结归纳成更为抽象的网络体系。
再如在学习苏教版《化学2》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时, 可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得到以下表格:
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构建网络在复习时,学生应在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有序的、便于准确、迅速提取的知识网络。
目的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更便于检
索和应用。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前提。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问题,以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例如,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做完铜锌原电池实验后提出:1、为何在铜表面有气泡放出?2、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3、为何放出氢气的速率比单纯的锌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率要快?4、溶液颜色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发生反应?

5、电流表指针转动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的层层设疑,学生则不难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只有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生才能提出新设想、新路子,激活他们的想象思维,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

四、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鲜明、新异、有趣的实验最能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们应发扬化学实验之长,以实验诱发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最好的做法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启发探索性实验,再结合实验创设部分思考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提高。以探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为例。在确定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次探究:1、氯气是与水混合,到底是只是“溶解”,还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抑或是两者都有?2、若是“溶解”可以从什么现象观察得到?3、若是发生“化学反应”,从价态来判断,一定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会有什么产物产生?因分别如何鉴别?4、在检查氯水中H+时,为何指示剂变为红色又褪色?这样思考之后就很容易设计出鉴定的实验方案来。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经历了跌宕起伏,得到有力锤炼,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不再认为创造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五、上活习题课,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化学习题繁杂,题型有别。充分利用习题课课堂阵地,指导学生巧解习题,是开发和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在讲解一道题时,应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能力层次进行分析探究。一题多解活动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一题多解的研讨时,一方面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隐藏在题目中的若干横向“发散点”,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解法的特色和优缺点。这样做既能开拓参与一题多解活动的学生的思路,又帮助了那些未参与的学生,他们可以从别人提供的解法中得到启迪,选择解题的最佳方案。教师还要利用典型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一是改变习题条件,把习题转换成另一种题型,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克服思维定势;二是变换习题条件和结论,变已知为未知,变所求为已知,以扩展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三是将原题的具体条件字母化,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将解题过程程序化、方法化则有利于训练思维的有序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训练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编写这类习题,鼓励学生积极探讨,最终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提高其思维敏捷性。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教师长期地、不间断地、多方面地组织训练,学生积极地配合,才会培养出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施良方著. 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
张大均主编. 教育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3] 邓伟,化学.注重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中国校长网.2006 2 28.
[4] 邹志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尝试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 12 30.
[5] 王卫东. 激发思维,使教与学共鸣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 02 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