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地理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20 点赞:17522 浏览:808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但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还能使学生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认清阅读的作用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也能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因此说,如果想成为一个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人就要多读书。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表达思想,有一定的感情。三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四年级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读懂文章,还要就文章的中心内容流利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以读代讲,悟出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启发学生想象,是深刻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而浮现在学生头脑中,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情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生活在今天的儿童很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课文所反映的意境中,我在备课时,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导入新课后,我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用不同的语调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读完后,许多学生稚嫩的脸蛋上似乎笼罩上一层阴云,露出同情的表情。课文讲完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含义,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语调需要低沉、缓慢,哪些句子宜有平静柔和的语气……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那种凄凉、孤寂、催人泪下的悲惨境地,脑海中便浮现出小女孩那形单影只、无依无靠的孤儿形象,从而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意境,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课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张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遵循正确的教学规律,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北哨小学)
编辑/李文亮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