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低碳经济 >日英中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

日英中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28412 浏览:1307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商务外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主要用于跨文化间的商务交流。然而,商务外语的应用并非简单的懂外语或懂商务知识,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谈判和合作的进行。交际双方由于忽略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会引起各方面的语用失误。本文试图在分析汉日英三国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避免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汉语 日语 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国际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因此,我国需要大量既谙熟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何谓语用失误

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与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目的话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由于对语言与非语言环境、谈话双方的关系、谈话主题以及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常常会造成误解或谈话的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类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故障,人们称之为语用失误。更确切的一个定义则是来自英国的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1983):失误是对言词背后隐含意义的理解能力的缺乏。大体说来,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其一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而使他们在交际中错误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其二则是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洪岗,1995)。根据托马斯的理解,语用失误被划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与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语言失误基本上是一个语言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表达不合语种的语言习惯,误用表达式或是不懂语言的正确表达式,而按母语的语义或结构套用。对于此类语用失误可以按照类似语法的教授方法,直接进行纠正,使语言学习者掌握约定俗成的语言用法。
而另一方面,社交语用失误则主要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它指的是交际实践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而这些失误与交谈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有相当的关系(何自然、阎庄,1994)。
具体说来,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常识,更要应该掌握文化差异, 不至于因此而信息传递不畅,甚至导致毫无必要的分歧和矛盾,给双方带来损失。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有三项: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下面我们就这三方面分别展开讨论。

二、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世界观是文化之核心,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宇宙、自身存在的意义、生命、死亡、疾病及其他种种哲学问题的思考及回答,了解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世界观也就了解了那种文化所产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并以此做出判断选择及解决矛盾冲突,东西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1.中国人的“面子”与“礼”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及面子工夫,以至于林语堂说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阴性的三位一体。她既斯文又迷人,既可“得到”又可“丢掉”、“争取”,还可“作为礼物送给别人”(林语堂,1994)。在外国人眼里,“面子”是中国人的特性,是理解有关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它犹如南太平洋海岛上土人的种种禁忌,有不容否认的巨大力量,同时变幻莫测(明恩博,1998)。
中国人的面子观和中国社会的等级观念与等级内平等的观念丝丝相扣,难解难分。在中国文化中,社会个体是以集体主义或他人取向为存在基础的,这种个体紧密地与其家庭、群体、组织相连。面子也是由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说到中国人的面子观,不能不说中国的“礼”。礼是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差别的行为法则。礼与语言的关系在孔子的话明白地显现出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正名”就是要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现在的中国社会虽然等级差别不那么明显了,但礼的约束依然存在。这就要求中国文化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要按照礼的规定维护面子。中国人采取的面子维护手段有:贬己尊人准则、区分上下、贵贱、长幼的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等。贬己等人准则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除东南亚儒家文化圈之外,欧美文化中没有这种现象。中国的称呼则是典型的等级面子系统。

2.日本人的序列、暧昧以及排他性

日本是一个讲究“序列”的社会,本尼迪克特早在50多年前曾说过:“日本人是从等级的观点来看待国内问题的。他们也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国际问题。”日本文化所想象的秩序趋于一个等级序列,即每个集团都有一个与之相符的位置,在“要么在我之上,要么在我之下”,日本人对自己所属集团中“序列”比较敏感、较容易服从权威。
从文化上看,与日本社会集团的构造和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关。日本强调集团的和睦,回避直接冲突。在做出决定时候重视“合意”(事前协商,达到全体一致)、“根回”(与各个关系方面协商),而这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给人一种决定迟缓的印象,也使领导人的权力受到很大影响。
日本是位于亚洲远东末端的一个小岛,这种岛国意识,即常被人称为“岛国根性”的东西,即便脱离了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域也能生存的生产方式,更造就了这种自闭型与非开放性。一方面,均一的同质性是国家统一的极其重要的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这种同质性却又有一个缺点,即不利于多样性与异质性,因而对异质的他者来说,只要还有足够的免疫便会遭到排斥、欺辱、避忌和蔑视。同时,这种小岛意识,使日本人常常会感到一种默然的不安。他们始终过分地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世界所淘汰,是否会被不知底细的外来者所耍弄。“日本人这种被害者意识,也频繁见于国内外的商化活动中。”

3.英语国家的个人主义与契约精神

个人主义的内涵经历了从最初的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和自立,到工业高速发展时期的集体个人主义,再到现阶段的失控的个人主义三个阶段。美国的生活方式虽然毫无疑问与英国的生活方式存在相当距离,但是很多作家撰写了相当多的文章都谈到一个话题,即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个人主义(individuali)是英国生活方式的基础,而在美国则诞生了“自力更生”(self-reliance)或“依靠自我”。
英国式个人主义和美国式自力更生间的差别并不模糊。英国式个人主义与法律上的平等携手同来;美国式自力更生从来就同坚持经济、社会平等和政治平等密不可分。英国人倾向于尊重建立在以阶级基础上的出身、财富、地位、举止和言谈上的种种差别,而美国人则憎恨这些差别。
18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世纪以后,美国成为个人主义最理想的实验地和最广阔的表现舞台。《美利坚百科全书》认为在美国最早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人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开始于1835年。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并倍加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类精神(陈威、陈苏宁,2001)。现在,美国社会精神的主流仍然是自立精神。
而在联结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西方社会当然也存在类似中国和日本社会的“人情”和“关系”,但人与人之间占优势地位的连带原则是“契约原则”,“人情”和“义理”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欧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关系。各独立的个人之间激烈竞争,但为了更大的利益又必须与他人缔结关系,这就需要较明确的规则,即以契约的形式将彼此联结起来。那种认为强调“个人主义”就是不受约束、就是没有合作的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在契约约束下的合作模式,也是一种“不相互信赖也能合作”的模式,因为契约关系的前提就是对他人的不信任。这虽残酷但较公平。在契约原则占优势的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较透明,集团内部的评价与外部的评价也较一致。当然,东亚社会不是不存有契约关系,但从本质上讲契约关系的缔结是以更为独立、自由、平等的个体为前提的,东亚社会较缺乏这样的基础。

三、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差异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言语行为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由若干复杂的次言语行为组成的。根据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以言述事的述事行为,“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的行事行为,“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的成事行为。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是直接言语行为;有时候,人们出于某种考虑,采用某一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另一种行事行为,这是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言语行为作为语言学的一般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自然语言之中。言语行为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条件的不同直接会影响到言语行为的表现,使言语行为的表现多样化,并导致交际的形式出现差异。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尤其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表现了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个协调过程。

四、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非语言交际,即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许多方面,是跨文化交际的另一重要的研究方面,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能够传递语言行为难以表达的内涵诸如意念和情感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研究的重点是文化,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以下方面:姿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眼部动作、臂部动作、手部动作等;
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turn talking)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装、个人用品、家具和车辆等;
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志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商务活动当中涉及跨文化交际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如何改进方法,提高培训效率,使我国商务英语培训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课题仍须广大有识之士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M]. Applied Linguistics,1983,4(2)
洪岗.Pragmatic Failure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C].第三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3]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林语堂著.中国人[M].郝志东、沈益洪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5]明恩博著.中国人的特性[M].匡雁鹏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6]R.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中文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p37
[7]外交政策决定要因研究会:日本的外交政策决定要因[M],PHP研究所,1999年版,p16
[8]Robert M. March, 与日本人谈判的方法[M]/日文版,PHP研究所,1988年,p32
[9]陈威,陈苏宁.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比较概略探讨中美价值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