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 >论教学改革“卓越计划”系统下给水排水工程教学革新

论教学改革“卓越计划”系统下给水排水工程教学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20184 浏览:851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是决定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开展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导思想,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类技术人才,迎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卓越计划”;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齐晗兵(197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于忠臣(1975-),男,黑龙岗人,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090)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25-0139-02

一、高等教育中实施“卓越计划”的意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其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教育措施都是通过参与“卓越计划”的相关专业来制定和实现的,其中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改进,而实施“卓越计划”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已达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00多万人,研究生40多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量也超过1400多万,因此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然而我国目前的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卓越计划”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加紧培养一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这一学科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与技术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于这一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其需要学习的知识涉及很多领域,如化学、工程力学、水力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基础学科的依托,以及对于行业背景的分析,本科生的专业核心理论学习内容应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文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多方面知识。从取水、水运输、水处理、水回收以及持续再利用中充分认识了解水的社会循环,成为走上社会后从事设计、施工、概预算、管理规划、教育与科研方面的高质量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最终目标要求在掌握了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上,对本专业设定的专业课程知识要牢记掌握,时刻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的前沿技术,对于工程施工管理流程要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目前给水排水专业本科生普遍缺乏的是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够将吸收的理论知识通过符合实际的方式做出相应的对策。而“卓越计划”体系的培养理念正是强化本科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技术素质,为打造满足国家高等教育战略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奠定基础。因此,在给水排水专业中启动和实施与“卓越计划”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曾经划入到社会公益福利范畴的市政规划事业正在飞速发展,相关企事业对于现场技术人员、管理操作人员、工程指挥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伴随着人才需求的转变,我国高校需打破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地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思想、教育目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制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使经过大学四年洗礼后的本科毕业生更加趋于精英化,成为步入社会后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对于给水排水工程这一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卓越计划”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水工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3]因此,对于给水排水工程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仍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究和实践,来进一步完善给水排水工程在“卓越计划”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体系,使给水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1.改革理论课程体系,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

理论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知识涵养的重要环节。面向“卓越计划”所安排设计的理论课程体系分别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组成,涵盖专业领域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将新知识或技能引入教学中,丰富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课程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优势,在相关本科专业之间,交互提供其他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阔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实时监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适时改进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有机会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变化需求。
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设有连续的互动,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积极主动的情绪代替学生在课堂上原有的被动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旧知识点进行巩固式提问,针对新知识点进行启发式交流,针对重点环节可以进行讨论带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在课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课上的遗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自我思考。同时,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单单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器具、管线布置、系统附件的实物图片或图纸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了解了工程实践所需要的器具后,教师可以引入较典型的工程实例,让学生从书面跳转到鲜活的实际中,更加明确地学习到各个器具、附件的功用,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明朗。对于很少接触工程实例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工程实例授课,能够极大地引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