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大学教学改革 >有关于职业学校论职业学校管理类课程整合革新

有关于职业学校论职业学校管理类课程整合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7225 浏览:2314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从无到有地在各类职业学校开展起来了,财会经济类职业学校重视管理类课程的开设,而技术类职业学校相对逊色一些。近年来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学历升级之需要,开设了一些管理课,但对高职高专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类课程教学仍是薄弱的。
关键词:管理类课程;整合创新;职业学校

一、职业学校忽视管理类课程的原因

1.历史原因

改革前囿于对管理学一般属性的认识不足,全国大学院系合并仅保留了复旦、中国人民大学等少数大学之管理教学。开放之后,学术界仍对管理学能否成为独立学科存在疑问,具体体现为1990年之前管理学在我国不是一级学科。1994年,确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才从政治上为管理学成为一级学科扫清障碍。

2.学校原因

有些学校认为学生的管理能力是学生在校无法培养的。应当说,这一说法混淆了管理与领导的概念。管理能力不仅是一种领导能力,更是一种做事的能力。在现代企业中如果一个人不能管好自己的设备、工具、产品、原材料及成本,那么有哪个企业会长期使用此人?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职业学校由于师资缺少,教材落后,管理类课程成为学校可开可不开的课程,近年来这种情况改善不少。但职业学校管理课程学科整合不够,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3.课程原因

管理学包含了一些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一些数学知识,还有一些工程技术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从出现到现在仅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同农学、机械学、电子学、化学等传统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管理类学科课程建设

1.提高实体经济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共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实体经济总体仍被世界看好。美国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近30年的停滞状态使我国经济界、企业界和政府看到区域经济空心化的后果。伴随着30年的经济发展,东部工业发达地区面临着近一轮经济结构之调整。我国中西部和东部农村地区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我国中小企业基层管理不科学,基础人才质量有待提高,而造成这一状况同我国企业长期“重技术,轻管理”有关,也有职业教育中管理课程边缘化的原因,这样的状况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从学校教育中就有管理素养先天的不足。

2.我国企业管理人才绝大部分是自我培养的

我国企业管理人才有些是靠师傅带徒弟培养的,而早在1930年泰罗就告诉我们:师傅在把好的本领带给徒弟时也把坏习惯传给他了。基层管理人才之坏习惯近年来体现为影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通过自办管理学院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的管理基因得到传递,管理精神得到传承。

3.各类大学能否成为优秀企业基础人才稳定供应商

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资企业涌入国内,其基层管理人才的获得通过工资等物质条件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获得。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到位,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差距也在缩小,我国经济地理条件决定人才的走向一般是“孔雀东南飞”。开放之初,不少外资企业引进了一些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现在发展一般遇到“玻璃顶”或选择跳槽或选择自主创业,因为他们不会久居人下。而一些工科学校培养的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不少已经选择离开了实体经济,而从事金融等更高收入的行业。

4.实体经济的基层管理人员可以由职业学校培养

满足中西部地区和我国东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性人才可以由职业学校培养,前提是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整合创新。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根深蒂固,学电学的不会使用数字式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学化学的不会使用分析天平。这样,学生势必眼高手低,大学本科毕业生不会久居实体经济基层管理岗位,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动手能力强,又由于学历不高一般不会频繁跳槽,只要加强管理类课程建设,使这些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管理原理,又加上他们自身的技术素养和工作经历,他们一定可以在实体经济的舞台上施展才华,有些可以逐渐从基层做到中层最后到企业高层。
中德无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AMBF)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创办的一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采用“双元制”模式学制三年,培养无锡地区职业教育的师资和企业管理人才。在企业干部班教学中,企业管理课程一般开设两到三个学期,此外还开设经济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目前这些学生活跃在江南不少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业务管理骨干。他们在回校看老师中多次说到学校所学课程中管理最重要,也最有用。
综上所述,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责任和使命落在技术类职业学校身上。而技术类职业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企业基层人才的使命,除了要传授先进的制造技术之外,必须整合管理课程内容,创新管理教学方法。

三、管理课程的整合创新

针对职业学校培养实体经济基层管理人才的目标,管理课程的内容整合主要是生产管理,内容有计量检测与质量管理、物流仓储与成本管理、生产周期与交货期管理、创业管理与商务实践。

1.计量检测教学与质量管理教育相结合

在“质量管理”教学中,不要泛泛而谈产品质量、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标准,而应结合计量检测,结合具体的数控系统、测量技术而谈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让学生认识计量检测对产品质量的重要,让学生知道比计量检测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品质,因为一流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一流企业员工制造出来的。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有大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等企业管理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精练管理学教学内容,而且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质量管理素养。

2.生产周期与交货期管理教学与时间观教育相结合

在“交货期管理”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或企业的实训和实践,调整生产班次、加班等从实际出发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讲生产进度管理,从而让学生知道“时间与效率”对企业与学校有着不同的价值。也可以结合企业的顶岗实践,让企业员工教会学生5S(或6S或7S)管理,TPM(全面生产管理)教学可以结合装修拆实训结合进行,让学生在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物流仓储教学与成本管理教育相结合
现代物流包括采、供、储等一系列活动,它的优化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有的企业家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物流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比如当年的爱立信与诺基亚之间的成败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利润=收入-成本”,“钱”不一定是你的,只有节约成本,节省下来的钱才是我们的利润,才是我们能充分支配与享受的“钱”。
4.创业教学与商务实训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学的实质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创造、创新才是成功的途径。成功不可复制,成功也不能复制。“钱”除了节省可以剩下来外,对于企业、企业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开源。有时开源比节流重要得多,当然开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有时比“钱”更重要。
总之,管理学的教学只有适应学生之需要,与时俱进,管理学的教学才能受到学生和企业的欢迎。职业学校必须整合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培训管理学的老师,改进管理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实体中国作出职业学校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