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大学教学改革 >分析比较法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运用感受生

分析比较法比较法在六年级数学复习中运用感受生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9954 浏览:359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复习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把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掌握知识或者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小学数学知识点多、杂、乱,复习时不能只是知识的再现、重复或简单的压缩,而应该是贯穿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各种知识的进一步归纳、概括,提炼。如何组织好六年级学生复习数学,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复习中比较法的应用体会。

一、列表比较,突出联系,加深理解

数学知识,有些形式上没有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复习时要加强归纳总结,把分散的知识串连起来,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通过纵横比较,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记忆和加深理解。
如,复习比、除法、分数时,对于比、除法、分数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对比,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整理成下表。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进行纵横比较,自己发现分数、除法、比三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个别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吸引其他学生注意,积极参与观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除法、比的理解,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

二、加强比较,凸显共同点,促进理解

比较是找出不同点的最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好方法,复习教学中只要灵活运用对比,一定会收到好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比较中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如复习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时,好多学生都不能正确理解。复习时,教师要加强比较,凸显各乘法算式之间的区别,促进学生对各乘法算式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
如,教学5×1/2和1/2×5的意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个式子进行横向(乘积)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指导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纵向(意义)比较,5×1/2表示5的1/2是多少,1/2×5表示5个1/2的和是多少即是1/2+1/2+1/2+1/2+1/2,使学生深入体会,乘法算式的虽然乘积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同。通过纵横比较,促进学生对两个乘法算式的理解。

三、观察对比,剖析题意,正确列式

分数应用题目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分数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正确分析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为单位“1”,并知道单位“1”是否知道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然而,在做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及其结构稍有变化的题往往混淆易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课本上解题模式的影响形成的思维定势。为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正确分析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对比中正确剖析题意,列出式子,复习时可以这样设计对比。
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进行比较复习。
商店运来红毛衣25件,运来的蓝毛衣的件数是红毛衣的3/5,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件?
商店运来蓝毛衣25件,运来的蓝毛衣的件数是红毛衣的3/5,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件?
当两个题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如果不认真读题,观察比较,很难理解两个题目的含义。然而,现在的学生因为平时学习的不好习惯,做题时从不细看,也不认真分析,为了改掉学生的坏习惯,复习时先让学生读题,利用语文上找定语的方法找出单位“1”的量,接着判断单位“1”的量在题中是否出现,也就是判断是否是已知,结合前两个条件,正确列出式子。板书如下:
第一题:“红毛衣的3/5”,“的分数”前面的红毛衣是单位“1”的量,红毛衣的量在题目中能找到是25件,说明单位“1”的量是已知,根据已知用乘法,列式为25×3/5。
第二题:“红毛衣的3/5”,“的分数”前面的红毛衣是单位“1”的量,红毛衣的量在题目中不能找到具体的数量,说明单位“1”的量是未知,根据未知用除法,列式为25÷3/5。
剖析题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学生清楚知道两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学生正确掌握了找单位“1”的量的方法和判断单位“1”是已知、未知的办法,理清了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列出算式。

四、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差别很大,有些题目貌似无异,学生容易混淆,为了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复习时应抓住学生易错点进行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学会判断,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复习分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搞清分数应用题中具体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进行比较。
一桶汽油重3/5吨,用去了1/10吨,还剩下多少吨?
一桶汽油重3/5吨,用去了1/10,还剩下多少吨?
这两道题情节及结构相同,但数量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由于有些学生受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干扰,在解题过程中产生了错误的联想,把第一题误解为3/5×(1-1/10),这是由于题目中“1/10吨”和“ 1/10”一字之差干扰的结果。如果教学时着重把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1/10吨”和“ 1/10”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弄清分数应用题中具体量和抽象量的差异。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规律题的关键就是找出规律,建立模型,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多观察,多设计,用建模的思想去解决这类题型,提高我们的题能力。
总之,比较是一种提高认识和理解的有效手段,它能把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凑在一起出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索。教学中灵活运用,精心设计,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