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护理 >> 儿科护理 >试述针刺针刺加中药治疗颈椎病427例学报

试述针刺针刺加中药治疗颈椎病427例学报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29204 浏览:1329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介绍针刺加中药辨证分型用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和体会。 方法 针刺颈椎横突外侧缘,并辅以中药辨证分型用药。 结果 427例患者中,显效275例,有效13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 本疗法能够减少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创伤和疼痛,并提高诊治疗效,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颈椎病;针刺疗法;中药;辨证分型
[]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c)—0102—0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周围软组变性痉挛,椎体椎间盘退行病变及其继发的病理性改变(椎间关节失稳、位移、骨质增生等)累及周围软组织、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所引起的复杂症候群,因此有学者称之为颈椎综合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易患的常见病、多发病,但随着工作学习的负担加重、电视电脑的普遍应用,中青年人,甚至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本病行列。虽然现代医学不断发展,针灸、针刀、牵引、理疗、开放性手术等治疗方法多种多样[3],但都难以取得理想疗效[4]。颈椎病一般分为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以及混合型等6种类型。近十几年来,笔者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摸索出针刺加中药辨证分型用药的方法,既减少了小针刀治疗的创伤和疼痛,又提高了诊治疗效,现予以介绍,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十余年的诊治工作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病案,近期对1999年6月~2011年12月本院临床资料进行了梳理。在427份病案中,男性181例,女性246例;年龄24~83岁。颈型164例,占38.4%;神经根型32例,占7.5%;交感型132例,占30.9%;椎动脉型25例,占5.9%;脊髓型11例,占

2.6%;混合型63例,占14.8%。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原则与诊断要点治疗颈椎病的基本原则为:(1)既要针刺到颈椎横突的外侧缘,又不远离足太阳膀胱经;(2)既要有中医经络理念,又不失却西医解剖概念;(3)分型应用中药汤剂;(4)针刺提插松解手法,得气留针30 min。诊断颈椎病的要点为:(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一项或多项临床表现;(2)X线平片征象与临床表现相符合;(3)各项辅助检查有一项符合或支持颈椎病的诊断;(4)各项专科会诊,排除颈部炎症、结核、肿瘤、骨折脱位等情况[5]。
1.2.2 针刺操作方法(1)上臂桡侧窜麻疼痛,针刺第五颈椎横突外侧缘,无论单侧上肢还是双肢上肢患病,一律针刺两侧。(2)前臂至拇、食、中指疼痛窜麻,针刺第六颈椎横突外侧缘。(3)中指、无名指、小指顺尺侧至肘关节处疼痛窜麻,针刺第七颈椎横突外侧缘上边。(4)上臂尺侧窜麻疼痛,针刺第七颈椎横突外侧缘下边。(5)头痛、头昏、心慌、胸闷、胸疼、心烦(排除冠心病心绞痛)针刺第六颈椎横突外侧缘,并加玉枕穴向两侧斜下刺,松解椎大孔周围的环枕筋膜。(6)伴有肩背疼痛及颈部疼痛不适者,5、6、7横突同侧针刺;合并肩冻结时,加天宗穴针刺,并点按5~10 min,可获意外良好的效果。
1.2.3 中药的应用(1)颈型基本方:桂枝15 g,白芍15 g,葛根30 g,钩藤12 g,甘草15 g。(2)神经根型基本方:当归15 g,川芎12 g,元胡12 g,桂枝15 g,葛根30 g,桃仁12 g,红花12 g,地龙12 g,生姜黄12 g,牛膝12 g,甘草15g。(3)交感型基本方:桂枝15 g,白芍15 g,龙骨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黄芪15 g,远志12 g,当归15 g,生地15 g,桃仁12 g,红花12 g,川芎12 g,枳壳12 g,赤芍15 g,桔梗15 g,柴胡12 g,牛膝15 g。(4)椎动脉型基本方:天麻12 g,钩藤12 g,白僵蚕12 g,白附子12 g,川芎12 g,红花12 g,当归15 g,生地15 g,桃仁12 g,赤芍15 g,丹参15 g,柴胡12 g,桔梗15 g,牛膝15 g。(5)脊髓型基本方:当归15 g,熟地15 g,黄芪30 g,山药15 g,泽泻12 g,牛膝15 g,山萸肉12 g,木瓜15 g,狗脊15 g,杜仲15 g,丹皮12 g,云苓15 g。(6)混合型:具备上述各型病症,可根据临床不同病症表现,调整针刺部位,并将上述各方药物随证加减。

1.3 疗效标准

(1)显效: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活动正常;(2)有效:各种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活动无大碍;(3)无效:各种临床症状轻度减轻或无较大改变[6—7]。
2 结果
显效275例,占64.4%;有效138例,占32.3%;无效14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无效例数均为脊髓型和混合型。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徐州人,商品市场营业员。初诊时间2009年3月21日,右上肢疼痛窜麻。自述3个月前,在徐州市某医院因右上肢窜麻疼痛,摄X线平片。片示:生理曲度变直,第5、6颈椎椎间隙变窄,椎体轻度退变,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徐州市多个专科诊所进行牵引、理疗、贴敷膏药、静脉注射治疗均无显著效果。突然加重后,来院就诊。根据X线片及临床症状,笔者亦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随即给予针刺治疗(针具以26~28号稍粗者为佳),针刺双侧5、6颈椎横突边缘,上下提插法松解3 min后,症状即减轻,留针30 min,行同样手法2次出针,点按风府至大椎旁足太阳膀胱经5~10 min。又处以中药:当归15 g,川芎12 g,元胡12 g,桂枝15 g,葛根30 g,桃仁12 g,红花12 g,生姜黄12 g,牛膝15 g,地龙12 g,赤白芍各15 g,甘草15 g。中药每日1剂,针刺点按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随访至今,3年来未复发。
4 讨论
根据多年诊治经验,笔者认为:(1)颈椎病是一个慢性劳损积劳成疾的病痛,大多数患者是由于长期姿势不良,高枕而卧,睡卧看电视,长时间操作电脑等因素,引起颈肩部的软组织受损充血,长期使颈部的软组织静态失衡引起的张力性肌炎、肌痉挛、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是引发脊椎病的主要原因。(2)颈项部及枕部的肌痉挛、颈部生理曲度的改变,影响了颈部的上、中、下交感神经带,是引起头痛、头昏、胸闷、颈性心绞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3)针刺双侧颈椎横突外侧缘,既不离开经络,又不失却西医的解剖部位,还能松解或缓解椎间孔对神经根的压迫,是缓解颈项部张力性肌炎和肌痉挛的最合适的方法。(4)分型应用中药,能够起到解肌、活血、通络、填精补髓的作用。针刺配合中药得当,能达到针到药到病除的好方法。(5)因无创口,所以本疗法能够减少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创伤和疼痛,易于被患者所接受。同时,治疗过程相对简单,可以提高诊治疗效。(6)不能忽视健康宣传。需要嘱咐患者改变生活中的不良姿势,经常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以防颈椎病的复发。
[参考文献]
肖京. 颈椎病自我调养[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5.
杨翊,周光涛,刘经星,等. 针刀与针刺并用治疗颈型颈椎病102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42.
[3]沙荣,陈立. 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2,9(2):106,122.
[4]王刚,王军,瓮长水.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与愈后的关系[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udooo.com

,2006,21(9):693—695.
[5]孙宇,陈其福.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5.
[6]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 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87.
[7]李丰军,衣华强. 不同配穴方法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J]. 中医研究,2010,18(2):66.
(收稿日期:2012—06—12本文编辑:陈俊)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