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方言学 >探究文化传播原生态视角下校园文化传播如何

探究文化传播原生态视角下校园文化传播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22170 浏览:9705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原生态这个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京剧,论述传统音乐在高校里呈现的现状及传播情况。
关键词:原生态;校园文化;京剧
1005-5312(2012)30-0267-02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03年是笔者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并且有幸参加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0年校庆。在观看完50年校庆晚会后,内心充斥着激动和热情。在工作多年以后,再次回味那次晚会却有了不同的心情。
文化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由各个历史时期、地域、民族等因素形成的人们生活发展的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校园文化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它代表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在发展中学校的形象,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更能影响到学校广大师生和员工的方方面面。
中国石油大学建于1953年,那时称北京石油学院,由于历史的原因,1969年迁校至山东东营,改校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的格局。

一、历史根源促使特色艺术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地域必定有一个地域文化的符号,当这个文化符号被打上历史的烙印,赋予历史文化的内涵,它就是这个地域的显著标志。由于语言差异(中国56个少数民族,除了回族使用汉语外,其它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系)、地理环境差异(西北常年干旱少雨,音乐风格比较凄凉;江南鱼米之乡,音乐风格细腻等)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区域。
京剧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清朝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而成。京剧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一举申报成功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艺术魅力震撼世界
中国石油大学在北京建校,发展了16年,但在校庆晚会中却没有体现具有浓厚的京味儿的节目,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也说明校园文化没有真正的将传统音乐融入进来。中国戏曲学院陈建平副教授谈到高等戏曲教育中人文精神传承的问题,指出:强化人文教育,不仅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精神导引功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高素质人才。

二、国际化促使校园文化的民族化发展

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级学院于2011年正式迁校址于青岛市开发区,与二级学院形成黄岛和东营两地办学的模式。青岛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部位,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形胜,腹地广阔。齐鲁文化底蕴与现代西方文明在青岛交流碰撞,孕育出独特的青岛文化现象。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要广博自己的知识面,就要从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做起。在与国外民族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京剧文化对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戏剧文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爱好者。
在近几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外国友人逐渐走进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他们从最一开始用汉语表演流行歌曲,到用流利的汉语说相声,再到一身行头的表演京剧,这不得不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影响,更促进了民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族文化的交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有留学生300人,外籍教师10人,并专门设有国际与交流处,合作发展处。在这样的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如果我们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京剧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身的校园文化特点相结合,不但能提高本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与质量,而且以京剧为平台,能更好的与世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保护、传承、发展京剧。面临如何传承、传承给谁的具体问题,虽然有关传承的工作做了不少,例如:国家大量投资、媒体宣传、发展戏剧社等,可是收效甚微。京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演唱与表演方式与现代生活相距较远,表演的大多是古代事件,儿童们不易看懂,更不易理解也就更难接受。那我们不如先从普通高校做起,大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具有较好的自制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为学习京剧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应始终保持一种崇敬感、自豪感,还要主动地去承担传承、传播、弘扬的义务。高校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要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大学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京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实在最有效的一种传播载体。”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已在全国高校中展开,京剧也列入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
如今大学生接触京剧的机会太少,年轻一代,包括我们自己年轻一代的教师,都是在动画片、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的影响中长大的,对戏曲一无所知,又如何谈到热爱?那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呢?
我认为,首先应在学校里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可以请京剧爱好者教授基本知识及唱法。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而且更需要具有艺术文化气息的熏陶。让学生们自己学着画脸谱,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而且把京剧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与各种不同的脸谱颜色相对应,加深对戏剧剧目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特性的把握。
其次,定期在校内举办京剧活动,比如聘请专家进行讲座,组织京剧爱好者进行演出等。

三、在高校开展京剧欣赏的公共课或选修课

开设京剧公共课,必须要选一套适合大学生的京剧欣赏教材,使京剧欣赏课既能达到普及京剧的目的,又能达到继承发扬的目的。可以先选择经典且故事性强的材料作为学习内容,如《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感人肺腑、引人入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些内容的生活气息浓,也将深受学生喜爱。教材方面,既要对京剧的历史、京剧的理论知识有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好附有图片,能加深记忆和理解);又要有经典剧目选段的影像,与京剧的脸谱、服饰、舞台相结合。给学生更生动、更深入的京剧熏陶与理解,并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公选课的课程内容来看,其多样性与普及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其成效性却是开设公选课所不及的地方。是因为人们都没有认识到公选课其实也有一定积极地意义。对于京剧来说,如果作为一门公选课在学生中普及开来,那么它的意义将会是重大的。它会使人们:第一,回归自然,寻根求本,放松精神,澄怀观照;第二,镇静浮躁,泄导情绪,制动偏激,心理归位;第三,摆脱浮躁,平心静气,澄怀味象,理智人生。使同学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真正地让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教师在京剧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国家的热爱并且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京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现行的存在。
总之,让京剧文化进入校园、进入教材,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进而喜欢京剧,让京剧的生存发展有一片更加肥沃、广阔的土地。保护、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大量精神文化资源,就是在保护自己民族的历史,就是在保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生产力,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传统终究是让人们无法割断的,传统音乐更是人类文化宝藏中的精华。让我们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一定能很好的继承传统音乐,弘扬“国粹”,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京剧谈往录(1-4),北京出版社.
崔长武,周传家主编.我看京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3]黄翔鹏主编.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1987年第四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