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方言学 >跨文化辨析和诗歌

跨文化辨析和诗歌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4667 浏览:178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柏拉图是唯心主义哲学学说的代表,他认为辨析能帮助人们探寻事物的本质,并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它是什么”,只有辨析的帮助,人们才能更加理智地面对现实生活。柏拉图严厉批评诗歌,而把学生引向远离传统诗歌的辨析学殿堂,认为诗人是辨析学家的敌人。而孔子盛赞诗歌,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诗学观点,坚信诗歌是可靠的知识之源,诗不接受辨析的居高临下,认为最精湛的论诗过程反映治学的最高水平,最终在诗歌搭起的语言平台上,共同的感悟使他们达到了相同的认知意愿。
关键词:辨析诗歌柏拉图孔子
:A
一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时代的文化背景
古希腊几经时代的变迁、历史文化的传承,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经济繁荣昌盛,在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涌现出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udooo.com

、哲学家苏格拉底等著名的学者,尤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智者派思潮的出现,对欧洲哲学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而此时,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文化上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都创立自己的学派,各学派著书立学,阐述自己的社会观点,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其思想及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柏拉图与孔子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派的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弟子,唯心主义哲学学说的代表。他办学收徒,建立起以理念论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包括宇宙论、认识论、论理观、社会政治观、美学方面的“摹本”说、概念辩证法以及教育学说等。柏拉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的讲学对话大多被保存下来,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创办学堂,整理并编著《诗》、《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其言论被弟子整理在《论语》中,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他的“仁”、“礼”思想一直被古代帝王看作是治国安邦的规范和治学为人的标准,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见解,强调美与善统一的美学观点,其“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所继承。
三辨析与诗歌
在古希腊文中,哲学是“爱”和“智慧”的意思,辨析源出希腊语dialego,是哲学的一个知识分支,它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把人的思想动机、意志或超越自然的辩说力量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自发的辨析论者,是辨析观念的创始人,在他的哲学观中,辨析是探索事物本质最根本的手段,引导人们探寻表象掩盖下的真实,找出那些可以为之定性的真正和更稳定的属于它们自己的本质。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是通过某个最富有特征意义的生活片段集中概括而成的。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讲究音韵的和谐、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感情,情感是诗的灵魂,想象是诗的翅膀,它强调物质是意识的基础。古希腊早在公元前9世纪就有了《荷马史诗》,是欧洲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优秀史诗。我国诗歌源远流长,诗歌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多为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真实地反映了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风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柏拉图的辨析与诗学观
柏拉图是古希腊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精神产生物质,现实社会不过是精神的影子,纯粹的美是理念,绝对不能为艺术所表现,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摹仿”现实事物的艺术只是“摹本的摹本”。基于此种哲学认识,他认为辨析是哲学最犀利的思想锋芒,只有辨析的帮助,人们才能更加理智地面对现实生活,只有进行辨析才能了解世界的本原,这就是柏拉图的辨析学说。
柏拉图认为,辨析能启迪人的心灵,激励人们的抽象思维,是其它技艺的统领者。辨析高于其它技艺,同样高于诗歌,诗歌在柏拉图学科梯次中是处于最底层的。柏拉图对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传统诗歌不屑一顾,认为被诗人誉为生存之“根”的诗歌,并不具备事物的本质意义,诗在阐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同时,它的看似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的表述,通常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不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探讨。诗人讲述已经过时的理念,并散布经不起辨析审视的公众意见,迷惑人的心智,欺骗少年儿童,引导人们误入歧途。在他所著的《国家篇》、《智者篇》及《政治家篇》里,除了少数颂神诗以外,几乎所有种类的诗歌都被冠以恶名而逐出了门外。
柏拉图认为,诗人是辨析学家的对手和敌人,诗人对外界事物缺少求真见实的见解,对所摹本的事物“一无所知”,其产品“三度离异与自然”。“摹仿”现实事物的诗歌是“摹本的摹本”,事物的本来面目决不能为诗歌所表现。柏拉图的诗学观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
五孔子的哲学与诗学观
在中国哲学史上,孔子提出了第一个简单的认识论学说,如“多学而识”与“一以贯之”的学说。“多学而识”相当于感性认识的过程,“一以贯之”相当于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唯物主义的理论学观点。又如“尽善尽美”学说,“美”指形式,“善”指内容,二者矛盾存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孔子承认诗人的认知能力,指出诗人以他们的方式揭示“道”的精髓——“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因此,孔子的哲学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孔子爱诗、歌诗,重视礼乐教化,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认为诗具有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仁义之道而发展为全人的功能。孔子一生投身教育,把学《诗经》当作年轻人学业的开始,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强调“《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认为诗歌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交流人们的情感,用诗铺设起来的学问,是支撑孔子教育体系的根本所在。孔子认为,掌握知识的要领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要不断地思考,需要多年的学术历练、丰富的知识积累,才可以达到解诗、论诗的能力。

源于:论文集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