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翻译学 >试析音乐作品音乐美学存在方式大专

试析音乐作品音乐美学存在方式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23887 浏览:1078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对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以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审美情感以及它们的关系为主,缺乏从本体论哲学的角度思考音乐作品中音乐美学的存在方式。为此,本文从音乐作品的三个层次,即感知层、意象层和意蕴层来分析音乐美学在其中的存在方式。本文的研究为中国音乐美学在哲学上的本体思考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音乐作品音乐美学存在方式
:A
引言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每门学科首先需要研究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这个对象是否存在,另一个是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所以,我们在研究关于某个对象存在的问题时就需要研究它的存在方式。多年来,中国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音乐的内容、形式、审美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音乐美学本身存在的方式。实际上将音乐和美学结合一起研究音乐在美学上的存在方式是关于音乐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属于本体论的研究。
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中,所以音乐美学自然存在与音乐作品的三种存在方式中。音乐作品不同于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例如,山、水这些独立的个体不会因为人的思维而改变其存在。而音乐作品则不同,它是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产物,离开了人,音乐作品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音乐作品由三个层次组成,也就是三层结构——感知层、意象层和意蕴层,而这三种层次的划分本身就包括了对美学理论的思考,所以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层面来分析音乐美学在其中的存在方式。
一感知层
感知层也被称为感性形式层,是艺术作品最外部的感知表象,是由艺术作品本身的客观属性和感知者的内在感性融合而成的。其中艺术作品的外在属性包括其表层的物质材料及其质地、硬度、结构、温度、形状、颜色力度、状态、速度、节奏、韵律和其它附和属性等。然而艺术品之所以能够称之为艺术就是因为其不仅具有客观属性,还具有与人心性的渗透与融合,也就是艺术家们依据审美情趣和艺术主旨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将人性的情感赋予作品使之成为一件能够带给人情感和思维的艺术作品。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材质和其它客观属性,还在于艺术家们为其赋予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内涵,在人们对艺术品的解读中,最先解读的内容就是感知层的内容。
音乐毫无疑问也是艺术品的一种,只不过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群众面前。音乐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是一首曲子那样简单,一场音乐演出可以从视觉、听觉甚至心灵上传达丰富的情感与精神。从感知层上来解读音乐便是音乐的“好听性”,这也是任何人对一件音乐作品的最基本解读,也是创作者在创作音乐的最基本目的。抛开音乐所表现的内涵和意蕴不谈,如何使得创作的音乐更加好听,更加吸引听众,这便是音乐美学存在的第一层面的问题,也是音乐美学诞生的最初原因。音乐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最初只是简单的符号,随着文化的进步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使音乐更加好听,并分离出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职业。随着音乐创作者的探索和研究,最终形成了音乐美学这一科学体系并得到音乐创作者的不断完善。音乐美学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与美学、音乐评论、音乐史学、音乐技术理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分支有都包含很多内容如音乐技术理论又可分为声学、配器学、对位法、曲式学等。而这些定性的乐理和技术都可划分为感知层的内容。音乐美学在感知层的存在方式便是存在于这些由美学理论和音乐结合而成的各种音乐理论和技法。理论指导人们在进行音乐创作中如何将音符组合起来创作出更加悦耳的音乐,技法指导人们在演奏中如何将乐谱演奏得更加动人。
音乐美学在感知层的存在既是音乐美学存在的最基本意义,也是音乐美学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最基本指导,或者说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最基本要求。音乐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成百上千首新创作的音乐作品,但其中有的被人们广为流传,有的则被人迅速遗忘,甚至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印象,其中的区别便在于音乐创作者和音乐聆听者在感知层上的情感差异。经典的音乐是可以作为一件艺术品受人欣赏和推崇的,这其中必然包括值得人们欣赏的东西,也就是创作者所赋予音乐作品的情感和精神。人们欣赏音乐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需要一遍一遍地品味,一遍一遍地研究,而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最初情感印象便是音乐作品在感知层所散发的情感和精神,其中便是创作者依靠最基本的音乐美学思想赋予音乐作品的最基本的情感内涵。虽然人们的解读在不断地深入,人们可以从更深的层次来感受音乐美学的存在,这便是下文的意象层。
二意象层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从音乐创作者对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来看,意象层无疑比感知层更加深刻一些。感知层所能解读到的音乐美学只是如何让听众感到好听,或者让观众感到好看,那意象层则是比感知层更加深刻的一个层次。意象是指想象中的存在,经验中的存在。虽然感知层也有对情感的解读,但其解读更多的是每一个聆听音乐的人的正常感受,而从音乐美学在感知层的存在主要是存在于各种乐理和技法之中,而这些乐理和技法带有客观性,所以可以将音乐在感知层的存在理解为客观性的存在。而音乐美学在意象层中的存在则具有更大的主观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象对音乐作品做出不同地解读,如我们听一首音乐,大家都感到好听,这便是对音乐感知层的解读,但毕竟只是整体印象,具体好在哪里,哪里是点睛之笔,哪里又是瑕疵则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其中的见解差异便是音乐美学在意象层中的存在。
意象层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意”是可以理解为意义,“象”则可以理解为想象,所以人们对音乐意象层地解读便是通过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来感受音乐旋律之外带给人们的情感和意义。前文所述,音乐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赋予到音乐作品中去,听众解读的时候,首先会解读音乐作品感知层的情感,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第一感受,随着听众对音乐的反复聆听和思考便可以体会到其中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这便是对音乐意象层的解读。而音乐美学在意象层的存在便是音乐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注入和听众在聆听过程中对音乐情感的感悟。音乐作品由三个层次组成,比意象层更高一层便是下面要论述的意蕴层,意蕴层是音乐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最高峰。意象层位于感知层和意蕴层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听众对音乐的情感解读却是一个过程,就像人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会一目了然一样,需要细细地品味和反复地咀嚼。如果说感知层位于音乐作品的最外端,而意蕴层位于音乐作品的最核心,那么意象层则位于两者中间,无论是对于感知层的情感表达,还是对于意蕴层的情感升华,意象层都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做到承上启下,即对感知层的情感表达起到指导的作用,又对意蕴层最后的精神升华起到指引的作用便是音乐美学在意象层存在的意义和方式。音乐作品情感的升华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这个过程铺垫得好,听众便会很自然的随着音乐情感的递进而走到音乐最终的情感巅峰,反之则会离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蕴渐行渐远,这也是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能到达意蕴高峰的原因之一。音乐创作者不但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理论,还需要注重音乐美学的情感表达,这便要靠音乐创作者的经验和灵感。音乐美学在意象层的存在就是音乐创作者不断实践,提高文化素养、美学素养和音乐素养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音乐创作者对音乐中情感的表达将更加全面和完整,而且更具艺术性,而当音乐创作者对音乐情感地表达达到顶峰的时候便是完成了对音乐作品意蕴层情感的提炼和升华。这便是下文要论述的内容。
三意蕴层
无论是从音乐美学的存在方式还是从艺术作品的结构来看,意蕴层都是最高的境界,是艺术作品最高的艺术和精神层次。意蕴层是一种形而上学性质的层次,是物质和精神的终极本质,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感性的二十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统一和完美融合。无论是哲学家还是艺术家虽然对意蕴层这种传达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最高境界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对其所表现的艺术美学的顶点却是没有异议的。
音乐创作者将对生命和生活地解读赋予在音乐作品中,从而使得音乐作品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情感和灵魂。每一个听者都可以从音符中感受到音乐旋律带给自己的震撼,这种震撼是不需要听者细细品味的,就像一首好听的网络歌曲一样,你会被其中的旋律和歌词所打动,并喜爱这首歌从而继续去品味歌曲的内涵。反之也是如此,一首蹩脚的歌曲人们听一遍甚至听不到一遍便觉得音乐创作很失败,很难再听第二遍。而一首经典的歌曲,不仅仅是好听,还经得起人们的品味和推敲。其中人们品味和推敲的便是音乐作品第二层意象层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刚刚离开世界的惠特尼休斯顿的那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在将“全球最畅销单曲销售亚军”的头衔收入囊中的同时,也将歌曲的意象推向了极致。人们感动它优美的旋律,人们感动它真实的情感流露。“I Will Always Love You”道出了每个人对爱的追求和理解。而既包含又跨越感知层和意象层的艺术境界便是意蕴层,从音乐美学上来看,它是音乐美学的顶点。或者说音乐美学存在的最高形式便是存在于意蕴层,它的美已经超越任何音乐理论和技法,也超越了人们对音乐的一般理解和感悟,是对于生命和宇宙的体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并不是每首音乐作品都能达到意蕴层的艺术境界,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意蕴层的音乐感同身受。音乐本身是丰富的,而人的生命同样是丰富的;音乐本身是精彩的,而人的生命同样是精彩的,所以每个人对于音乐的解读有着千差万别,如同人们对同样一种颜色有着迥然的感受一样。我们无法找出一首能够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音乐来作为意蕴层音乐的例子为大家解读,这是由于人们的文化、知识、情感和思维的差异所决定的。也许你认为贝多芬的《命运》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其所蕴含的意义诠释了生命的存在是音乐所能表达情感的极致;也许你认为莫扎特的《安魂曲》是最接近上帝的一首曲子,是对灵魂的最形象表述,那只能说明这样一首曲子最能触动你的心灵,最能感动你的灵魂。
虽然我们无法为所有人找到一首共同意蕴层的音乐作品,但这恰恰证明了音乐美学在意蕴层的存在方式,它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或者灵魂深处。当音乐创作者将自己的灵魂赋予在了音乐作品时,当这样一首作品又触动了你的灵魂时,你便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无论音乐创作者还是音乐欣赏者,都向着音乐美学的最高层次——意蕴层进行体验和解读,这便是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看,音乐美学的最高层次便是在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本质和生命本质的思考。
结语
音乐美学对于音乐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音乐美学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与美学、音乐评论音乐史学、音乐技术理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本文从哲学上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探讨音乐美学的存在方式为我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音乐美学存在于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地方,小到每一个音符的使用,大到音乐主题的表达都需要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理论。本文从音乐作品存在的三个结构也就是三个层次来分别论述了音乐美学在音乐作品的感知层、意象层和意蕴层的存在方式,指出了音乐美学在感知层存在于各种音乐理论和技巧中,在意象层存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在意蕴层则存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提炼与升华,而音乐美学存在的源动力则是人们对于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文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张云峰:《浅析中国历史上“和”的音乐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华章》,2011年第7期。
张鹏远:《浅析“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艺术探索》,2006年第S2期。
[3] 马聪:《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活动》,《北方音乐》,2010年第12期。
[4] 赵阿光、林伟强:《音乐美的存在方式漫谈》,《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剧作家》,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代伟,男,1981—,河北乐亭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工作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