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非完全信息下企业资产公允价值第三层级量化分析

非完全信息下企业资产公允价值第三层级量化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7698 浏览:249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本文从适应性预期理论出发,在国内资本交易市场信息不完全及大量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得出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估计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最后提出利用适应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解决我国企业第三层级公允价值的计量困境的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 适应性预期 资产专用水平
企业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概述
2006年国际上提出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该准则结合市场变化提出了会计领域公允价值级次概念,并基于市场波动程度将企业资产或负债报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参数分为三个层级。

(一)企业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的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其主要指可观察市场参数也即是在高度活跃的市场环境中会计计量日符合会计主体准入对象的所计量的相同资产或负债报价。在高度活跃的市场环境下,会计主体的流动性和交易量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量化依据,因而在进行会计计量该公允价值时不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参数,主要是指在呆滞市场环境下,可以直接观察到与市场波动弱相关的相同资产、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但是这种报价需要依据所计量的标的资产的特殊性、高度活跃市场环境下所交易资产的相关性强度及呆滞市场上的交易量和写卖价表进行校对进而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参数。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主要指在现有条件及市场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直接观察或者通过相似资产或负债进行校对的公允价值计量参数,是会计信息利用者在进行资产、负债交易时依据所拥有的信息对公允价值计量参数作出的理性检测设。具体来说,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输入参数与市场活跃程度、资产专用程度三者关系如表1所示。

(二)非完全信息下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计量困境

由以上分析来看,第一、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均可以利用市场及企业公布数据信息进行确定,然而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参数则难以依据所公布的信息进行确定。当今市场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信息非完全性,非完全信息主要体现就是针对信息使用者而言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在非公开市场交易或停滞市场环境下,具有高度专用水平的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内部准确价值只有内部直接管理人具有精确信息,大量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越高,其公开公允价值的可能性越小,再加上非完全信息更进一步地引致会计核算中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估计失真,影响非市场交易的企业资产公允价值计量质量。
国内外研究表明:公司欺诈、经济金融危机出现证明了基于市场活动的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对于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公开高度活跃的市场体系下,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但是在停滞或非公开市场交易情形下,高度专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困境。
文献回顾及本文创新点

(一)文献回顾

FASB(2006),IASB(2011)分别指出:现代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公允价值输入参数的准确计量必须结合市场波动信息,是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基于所获得的公开市场信息及各自对于交易资产的内在评价达到均衡时所形成的市场交易,并非特定关联报告主体对其标的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主观认定。Gohetal,Kolev(2009)对三个层级的公允价值参数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层级划分的三个公允价值输入参数当中,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输入参数的价值相关性最弱。Songetal(2010)进一步实证结果发现基于现行市场特征下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两个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比较而言同样是最弱的。Benston对于安然公司一系列内部会计管理事件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了确实存在企业为了能够通过第三层级计量而虚增当期利润、虚增投资的行为。这些行为必定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Liaoetal,Riedl & Serafeim(2010)研究发现不合理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尤其是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会放大资本市场非完全信息所引致的风险。
国内对此针对性的研究比较少。许新霞(2011)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第次计量中存在企业内部“审计”悖论,进一步指出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交易特性、持有目的的失真反映和重要价值组成要素的计量缺失是该悖论产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资产特性、交易特征以及公允价值第次信息可验证性三者间的内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了改进该公允价值级次计量的思路。徐玉德(2009)、赵彦锋(2010)研究结论与FASB(2006)、IASB(2011)所得出结论相同,即现代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参数的准确计量必须结合市场波动信息,而不能由会计信息提供者主观认定。石恒贵(2010)指出:影响我国公允价值变动程度和方向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同的公允价值变动计量方法所引致的企业损益减少的程度与投资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二)本文创新点

对比国内外研究发现,二者的研究共性就是不合理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导致,无论是哪个层级公允价值输入参数引起的误差均会引致会计信息质量缺失,第一、二层级的公允价值输入参数计量基本上不存在较大的问题,但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输入参数的计量却存在方法上、理论上及客观市场特征的困境。二者研究区别体现在:国外研究重点集中于市场缺陷所引致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数非客观性,而国内研究(许新霞,2011)主要集中于企业资产专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用性与市场结合而产生的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计量参数的计量困境。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针对企业具有高度专用水平资产的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计量所面临的困境,笔者从适应性预期的角度在既定非完全信息情境下给出如何合理对企业专用资产进行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进行计量的思路。
基于适应性预期理论的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一)适应性预期理论模型

适应性预期理论最初由菲利普·卡甘(1956)提出,之后弗里德曼运用该理论分析通货膨胀和“自然失业率”时进行了完善和推广。该理论模型为:其中β表示适应性预期调整系数,并且0<β<1。 Pt和Pt-1为当期和前期实际水平, P*t-1为预期。模型适应性体现在考虑到前期实际和预期的差距,进行现期的预期,形成反馈预期机制。前期预期高于实际时,现期预期就要进行下降性调整;反之,前期预期低于实际时,现期预期就要进行上升性调整。该理论强调经济活动行为主体的预期并不是独立于其他经济变量之外的某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不是固定路径依赖型的行为主体,而是灵活的依据市场波动所带来的信息变化及其客观存在的历史经验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应性调整,利用过去预期误差及现期市场波动产生的信息变化修正自己的预期形成理性判断。鉴于此可知,适应性预期理论在对企业资产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计量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二)模型转换与分析

前文分析表明,企业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计量的困境主要源于企业资产或负债高度专用性而形成的有关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等方面信息非公开化,从而引致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

摘自:论文查重www.udooo.com

难以准确计量。但是由适应性预期理论角度出发,要对当期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进行合理的计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前期该专用性资产或负债或高度相关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和预期价值;第

二、要对调整系数β进行估计。

首先针对第一个前提而言,Lohtia,Brooks和Krapfel(1994)对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进行识别性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不可观测的高度专用性资产可以从影响资产或负债专用的几个因素进行识别:首先区分出企业的投资规模、资本品耐用性和重要性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区分出再用价值,然后利用再用价值和风险水平区分出资产或负债的专用性水平。结合企业发展规律:前期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随着其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达到最大化,该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逐渐暴露乃至被竞争对手或利益相关者研究,最终随着信息的收集和公开其公允价值就会被准确计量。因此随着信息的逐渐公开,可以从上面六个影响因素出发首先识别出企业的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其次在识别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准确地估计出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Pt-1),同时结合对于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第三层级的历史预期价值(P*t-1),就可以获知前期实际和预期的差距(Pt-1-P*t-1),也即是价值反馈的基础。
针对适应性预期模型第二个前提表示适应性预期调整系数β而言,调整系数β如何确定也是构成利用该模型估计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要素。一种可实现的合理的思路借用当代高度发展的计量经济回归方法进行模拟,具体做法就是:首先选取尽可能多的关联性、相似的样本企业;其次就是尽可能多地选取样本企业历史月度、季度或年度数据;最后利用样本所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即可以得到在不同显著水平下的调整系数β。但是在确定β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所估计的样本所在的经济周期阶段,因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会有不同;第二,确定企业所属的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内企业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是不同的;第三,根据企业的规模确定企业所属的企业群,样本企业应尽量选取同等规模的企业,通过同等规模样本企业所模拟出来的调整系数β具有可靠性。
至此,通过对适应性预期模型两个前提的分析,就可以将经济学中的适应预期模型转化为估计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适应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借此对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第三层级计量进行准确的计量,并可以借助该模型对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反复验证与对比。
结论
本文在当前主流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管理者的会计信息报告的主导倾向,从当代不同活跃程度市场所提供的企业资产或负债不同信息特征和企业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特性出发,分析由二者共同引致的企业专用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第三层级计量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笔者从适应性预期理论出发得出了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估计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适应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并对该模型所需要的相关参数估计进行详尽分析。从而针对当前国内资本交易市场较高程度的信息不完全及大量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信息不完备的情况,本文所分析的估计企业高度专用性资产或负债的适应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为解决我国企业第三层级公允价值的计量困境提供一种具有可行性和可验证性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石恒贵,李世新,熊运莲.公允价值会计与投资行为异化—一个市场不完全有效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财经论丛,2010
2.葛家澍,陈朝琳.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新篇章—评美国FASB第8号概念公告(2010).会计研究,2011

3.许新霞.公允价值第次计量:悖论、成因与改进.会计研究,2011(10)

4.谢诗芬,戴子礼,廖雅琴. 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当代财经,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