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4423 浏览:104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首先对会计基础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进行阐述,提出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在经济管理中起到显著作用。其次,分析目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并对原因进行解析。鉴于当前基础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归其原因除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外,管理体制的障碍导致内、外部会计监督的缺失、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内控机制的不合理都可能导致基础工作的薄弱。最后,笔者从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进一步扎实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以达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基础;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精细化、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深化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保障,更是实现企业合理、合规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基础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一)提供经济管理的会计信息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应保持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当前提倡双赢的经营模式下,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体现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即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兼顾国家、员工、客户、供应商及投资者方方面面的利益。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作用就是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客观过程及结果,向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上。针对企业内部而言,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经营者的决策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外部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身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扭曲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大大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更是适应外部资本市场的需求,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

(二)适应企业内部经营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国有企业及大型上市公司一直致力推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集团企业是多方位、多系统的“经济联合体”。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可以使集团战略规划得到有力的支持,有利于集团全面统一管理规范。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应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定价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政策管理等方面均纳入体系建设中。成员企业在既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不会偏离企业的方向,有助于保证集团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这种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得财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对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对外部监管形势的需求

作为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多方面的监管。国资委、审计署、财政部先后组织集中全面的财务专项检查,每年还会组织行业内自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会计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经济业务的准确核算及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会计基础工作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化解经营风险点,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二、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1.会计科目运用不当,做账随意性强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时应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同时正确使用会计科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科目运用不健全,会计核算行为不规范。比如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直接列做当期费用;业务招待费列入福利费;资本化利息列入财务费用等。随意使用会计科目严重影响企业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使得同类企业之间的会计数据丧失可比性。

2.会计原始凭证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会计原始凭证内容必须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具备完整性、合规性。原始凭证不完整、不合规通常表现为抬头不准确、会议费没有参会人员名单和会议费支出标准、培训费未附培训通知、职工出差差旅费未标明出差事由和出差以及地方税务局的不符合单位注册地或劳务发生地的税法规定等。

3.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个别企业有舞弊行为

会计规范明确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现阶段,为达到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个别企业通过捏造会计数据、滥用会计政策、选择不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4.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工作交接手续不全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务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变动时,只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接,没有相关的文字交接材料并加盖印章。例如出纳岗位在进行交接时,只清点一下与账面余额核对无误后即交接完毕,整个交接过程既没有上级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监交,也没有相关的交接支撑材料。会计档案必须完整、齐备,便于日后查阅,相关的交接手续不能仅仅流于口头形式,必须形成资料,归档保管。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原因分析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分析原因发现,会计人员自身责无旁贷,但不能忽视更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会计监督的职能受到人员管理体制制约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会计原始资料进行鉴别。对于不真实原始资料应拒绝。但现实中,会计人员往往处于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两难的境地。由于其人事、前途等命脉掌握在公司领导手中,会计人员会听从上级安排,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在极端情况下,认为会计人员属于后勤管理人员,其工作主要只能是为业务部门怎么写作。会计人员只能唯命是从,否则就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受制于人员管理体制,严重妨碍了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

2.监督体系不完善,单位领导欠缺法律意识

一方面,会计工作离不开外部力量的监督。当前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审计、财政和税务监督。受制于资源有限,外部监督的力量薄弱,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外部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监督的作用,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单位领导欠缺法律意识,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误导财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日益严重。

3.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财政部于1996年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但基础工作仍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更加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传输媒介,会计信息质量和安全受到冲击。因此,现阶段急需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新形式下的新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另一方面,法律执法力度不够。相关的处罚条例过轻,对相关人员起不到警示和约束。

4.会计机构内部控制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的提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分工及考核管理。但现阶段,有的企业对内控建设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仅仅“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不执行。会计岗位之间无法相互牵制,即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在考核过程中,对违规行为一再适用例外原则,一味的进行宽容。因此,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低下。

三、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1.会计人员需具备财务会计知识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的财务知识,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公司内部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掌握会计基本原理如记账规则、财务会计分析、财务会计理论。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处理。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用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处理各种新问题。应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接受后续教育,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2.会计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予以登记注册的依据”。各单位不得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严格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和考核工作。同时各单位应当统一对会计人员专业资格信息进行管理,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会计人员信息。详细登记会计人员的奖惩情况,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年检和其他检查工作,将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政策和会计基础规范情况,以及奖罚情况输入个人诚信档案。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的职业品质、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财经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会计人员必须从自律抓起,通过自我剖析,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和修养,把履行会计职责转变为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业准则。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做好怎么写作、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推行制度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一方面需要领导和会计从业人员思想上的重视,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企业制度上的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体系,定期组织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形成制度汇编,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有效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会计基础工作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障会计基础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牢固树立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制观念、制度观念,以制度来约束行为,使之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不仅辨明是非,还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制度观念的建立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硬约束。

2.加强企业约束机制,提高会计监督力度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工作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监督的基本构成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1)内部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在单位内部采取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通常包括财务内部岗位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监督部门应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其监督工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内部监督可以采用定期检查与非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原则,只在提高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
(2)外部监督。加强企业的约束机制,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仅仅靠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接受外部机构的监督。具体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各单位进行的监督,它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监督,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都是从单位外部开展的,相对于企业内部监督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的开展,可以弥补企业内部监督的种种不足,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再监督,对提高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玮. 加强会计监督[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

2.吴德涛. 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加强[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1).

3.孔令柱.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2009(2).

4.张龙林.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J].企业管理,2006(4).

5.杨东丽. 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和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

6.吴健. 企业会计规范问题探析[J].上海企业,2006(7).

7.潘军. 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4(11).

8.董天用. 浅析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J].农业经济,2009(8) .
(作者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蚌埠供电公司)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