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销售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和实践前言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和实践前言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3233 浏览:79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强化学生社团文化理论引导功能,探索社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发展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社团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社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和完善社团组织机构,注重制度建设;加强社团文化氛围建设,提高社团凝聚力和创建社团文化品牌,使社团文化渗入到社团活动中等三个途径,努力实现社团文化建设育人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社团 文化建设方法 途径
: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04-02
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在校园中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以自主开展各类活动为形式的学生群体组织。通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其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和积淀的精神财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与方式的变化,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创新理念与方法,推进大学生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怎么写作于高校育人工作。

一、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社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之一,开展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传承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必须强化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1.社团文化建设是学生社团长远发展的立足之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高校社团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没有组织内部的文化作为支撑,高校社团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社团文化对社团发展影响就犹如根之于树木,根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文化建设则是社团发展的立足之本。当前,我们要通过加强对社团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促使学生社团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增强社团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使之在弘扬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思想的大潮中不断彰显出生机和活力。
2.社团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支撑。高校社团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之一,开展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社团文化建设与高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校德育建设相辅相成,并对德育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高校社团的成员总数在高校人数中的比例日渐增大,社团文化建设贯穿在社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是独立于自然班建制的一种新生的、发展速度快的学生组织形式,通过社团的组织机构和活动进行高效德育建设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
因而,注重社团文化建设,规范大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大学生社团向科学、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的培育、人文素质的提高、学校品味的提升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深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大都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怎么写作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集学术科技、社会实践、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等多个类型,社团规模日益壮大,社团活动种类繁多,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但是其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社团场地不足,结构松散。由于高校社团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一些高校限于条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重点培养的品牌社团外,很多社团没有活动场所,这严重影响了社团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影响社团文化建设。二是社团成员流动性强,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学生参加社团通常是在大一、大二期间。刚入学时,积极性较高,乐于接受新事物,迫切希望能够借助社团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到了大二,学生在认知大学生活并自身对下一步发展有所定位后,因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过级考试、考研等现实问题而离开社团,人员流动性太大,不利于社团文化的培育。三是商业化运作倾向,易受非主流思想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社团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社团商业化运作趋向愈来愈突出,这对于社团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社团与社会、市场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社团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也受到当前市场中浮躁、功利、诚信意识淡薄等非主流思想的不良影响。四是自我管理不强,育人效果不佳。长期以来,高校社团在培养学生业余爱好、拓展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一些社团干部业务素质高、思想素质低,不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利于社团问题建设。以上这些问题严重束缚和制约了高校社团的长足发展。

三、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社团从本质上讲也是组织形态,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团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团制度建设,提高社团凝聚力,创建社团文化品牌,奠定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传承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知识,培育、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和社团文化。
1.完善社团组织机构,注重制度建设。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要规范和管理。各个高校在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社团组织机构的建设,这也直接关系到社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团的管理者是社团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和宣传者,针对学生社团的特点,制定学生社团的管理办法,通过对社团中的学生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培训,促使社团文化规范化、制度化。学生社团建设需要引导和管理,社团文化建设发展与传承同样也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建设作为依托。黑龙江部分高校对社团管理已经实现管理模式,即通过高校社团指导教师、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和学生社团负责人共同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模式。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在校园文化理念的引导、传播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社团的理念建设具有多面性和特殊性,不同的社团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理念,以社团联合会的模式能将各学生社团很好地团结在一起,用统一的文化理念指引、规范学生社团的发展,以利于社团文化在较广范围内的传播和延续。
2.加强社团文化氛围建设,提高社团凝聚力。作为一个优秀的组织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发展目标作为其向导来指导行为动作。对于社团来说,就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机制、有目的、有步骤地科学稳步发展方向。明确社团发展方向,不仅能够使社团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社团文化氛围,也能够使社团成员对社团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团文化是社团的灵魂,是社团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社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团可以通过自己的宣传栏、报纸、品牌活动、特站、论坛、社旗、会徽、口号、社团理念等形式体现社团文化。通过内部管理与建设,通过举办周年庆典、宣传教育、文化月、文娱体育代表学校同其他高校交流、同社会接触等相关活动来建设社团文化,并形成社团品牌文化。使社团价值观和社团精神被广大社团成员所接受并承载,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社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创建社团文化品牌,使社团文化渗入到社团活动中。“丰富校园文化,传承校园文明”是许多高校社团发展的重要宗旨,而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社团文化理念宣传的主要阵地,要更好地加快和加深学生社团的文化理念建设,就必须妥善利用好这一宣传的主要阵地。社团管理者要准确分析和把握社会主流文化,依据社团发展的自身特点,迎合社会主流文化的潜在要求,在社团活动上大胆创新,将社团的文化理念渗入社团活动。这就要求在活动策划的开始就有意识地将社团的文化理念与活动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活动环节开展向活动参加者宣传社团的文化理念,让参加者感同身受,从主观意识中接受社团的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高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会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大学生活中去。随着当前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生命力,将社团文化建设和社团自身建设有机结合,建设健康、博雅的社团文化和校园文化,为高校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实践能力过硬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的复合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也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冷庆丰等.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0(8)

3.赵志军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