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法学 >> 法学开题报告 >试谈荀子荀子“分”思想法哲学

试谈荀子荀子“分”思想法哲学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4101 浏览:1173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学界关于荀子“分”思想的全面系统性探讨尚付阙如。本论文以荀子“分”思想为探讨主题,力求通过对文本的浅析、提炼和诠释,以法哲学的视角揭示荀子“分”思想的基本面相和系统构成,并阐明其当下作用。全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围绕“为何以及如何探讨荀子的‘分’思想”这一不足展开论述,力图阐明“为何探讨”以及“如何探讨”荀子“分”思想这两个不足。第二章首先探讨了“分”的语源和词义,揭示了其形式上的变迁历程,继而对作为法哲学范畴的“分”的含义变迁情况进行了考析。第三章以纵、横两个维度对先秦时期“分”思想的总体图景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浅析。以纵的方面来说,先秦时期的“分”思想经历了孕育、萌生、兴盛的进展历程;以横的方面来说,先秦诸子的“分”思想可以梳分为“无分”、“有分”和“非分”三种类型。这一部分的讨论意在为之后全面研讨荀子的“分”思想提供一个富有立体感的思想背景。第四章以对荀子思想独特的致思框架的论析入手,通过与孔、孟儒家思想的比较,以及对《荀子》文本的梳理与考察,对荀子“分”思想进行了一个综述性的描绘,揭示了荀子“分”思想的基本面相。第五章讨论了荀子“分”思想的根据,认为荀子通过阐述其天人观确立了“分”思想的终极根据,通过阐述其人性观确立了“分”思想的人性根据,通过阐述其名实观确立了“分”思想的论述根据。第六章浅析了荀子关于“分”的作用的论述,认为荀子通过讨论“群”这个概念,揭示了“分”的社会作用;通过讨论“治”这个概念,揭示了“分”的政治作用。第七章浅析了荀子关于“分”的厘定的论述。荀子认为圣人和圣王是定分的主体,应该遵循等差有别原则、论德量能原则和统合整一原则,采取礼法并重、隆礼重法的方式来厘定社会成员的职分。第八章浅析了荀子关于“分”的遵守的论述。荀子认为包括君王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来恪守各自的职分。对于那些僭越礼法,违背职分的行为,应该通过法律来施以强制矫正;对于那些持礼守分,尊法敬分的行为,则应该通过明定的庆赏手段加以鼓励和倡扬。第九部分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回应了一个可能的疑问,即“分”思想缘何只是在先秦时期昙花一现,而在秦汉以后的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却逐渐趋于泯灭不彰?二是对“分”与源自西策略律文化的“权利”、“义务”概念进了比较,揭示了其同异;三是对荀子“分”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浅析,阐明了其当下作用。关键词:荀子论文分论文根据论文厘定论文遵守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10

    1 导言 ——为何以及如何探讨荀子的“分”思想10-22

    1.1 “分”是荀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重要范畴10-15

    1.2 相关探讨文献综述15-16

    1.3 不足意识与探讨作用16-17

    1.4 探讨思路、策略和可行性浅析17-22

    1.4.1 探讨思路17-18

    1.4.2 探讨策略18-20

    1.4.3 探讨的可行性浅析20-22

    2 “分”的语源、词义和含义变迁22-30

    2.1 “分”的语源:产生与流变22-23

    2.2 “分”的词义:分类与辨析23-24

    2.3 作为法哲学范畴的“分”的含义变迁24-30

    3 先秦“分”思想的总体图景30-50

    3.1 孕育、萌生、兴盛:先秦时期“分”思想的纵向考察30-35

    3.1.1 孕育:先秦早期至春秋末期“分”思想的潜滋30-32

    3.1.2 萌生:战国早期至战国中期“分”思想的进展32-34

    3.1.3 兴盛:战国末期“分”思想的勃兴34-35

    3.2 无分、有分、非分:先秦诸子“分”思想的横向比较35-46

    3.2.1 “无分”:老庄道家的思想特质35-36

    3.2.2 有分:儒家、黄老道家、法家和杂家的思想共识36-45

    3.2.3 非分:墨子对儒家“分”思想的反动45-46

    3.3 先秦诸子政治法律论述谱系:以“分”为中心范畴的视角46-50

    4 荀子“分”思想的基本面相50-60

    4.1 荀子之“有分”:“仁→义→礼、法→分”的致思框架50-53

    4.2 荀子“分”思想对孔孟儒家思想的推拓53-56

    4.3 “分”析《荀子》:文本的梳理与考察56-58

    4.4 小结58-60

    5 荀子“分”思想的根据60-86

    5.1 终极根据:天人观60-72

    5.1.1 荀子之“天”61-67

    5.1.2 天人观:荀子“分”思想的终极根据67-71

    5.1.3 小结71-72

    5.2 人性根据:人性观72-78

    5.2.1 荀子的人性观72-75

    5.2.2 人性观:荀子“分”思想的人性根据75-77

    5.2.3 小结77-78

    5.3 论述根据:名实观78-86

    5.3.1 荀子的名实观78-81

    5.3.2 名实观:荀子“分”思想的论述根据81-85

    5.3.3 小结85-86

    6 荀子论“分”的作用86-94

    6.1 “分”的社会作用:“群”的维系86-89

    6.2 “分”的政治作用:“治”的达致89-92

    6.3 小结92-94

    7 荀子论“分”的厘定94-112

    7.1 定分的主体:圣人与圣王94-100

    7.2 定分的原则:等差有别、论德量能、统合整一100-105

    7.2.1 差序等级原则101-103

    7.2.2 论德量能原则103-104

    7.2.3 统合整一原则104-105

    7.3 定分的方式:隆礼重法105-110

    7.3.1 隆礼以定分105-107

    7.3.2 重法以定分107-108

    7.3.3 礼和法在定分中的联系108-110

    7.4 小结110-112

    8 荀子论“分”的遵守112-130

    8.1 守分的主体及其内容112-119

    8.1.1 圣王之分113-115

    8.1.2 君子之分115-117

    8.1.3 臣吏之分117-118

    8.1.4 庶民之分118-119

    8.2 守分的要求和标准119-125

    8.2.1 守分的要求120-123

    8.2.2 守分的标准123-125

    8.3 守分的保障125-128

    8.3.1 教化为先126-127

    8.3.2 渐庆赏,严刑罚127-128

    8.3.3 刑赏轻重有度128

    8.4 小结128-130

    9 余论130-142

    9.1 一个可能的疑问:先秦时期的“分”思想缘何只是昙花一现?130-134

    9.2 形似神殊:“分”与“权利”、“义务”辩正134-139

    9.2.1 形之似:“分”与权利、义务含义上的通洽134-135

    9.2.2 神之殊:分与权利、义务的重要差别135-138

    9.2.3 小结138-139

    9.3 荀子“分”思想的当代价值139-142

    9.3.1 荀子“分”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建提供思想资源139

    9.3.2 荀子“分”思想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持139-140

    9.3.3 荀子“分”思想可以为接引西策略治精神提供思想基础140

    9.3.4 小结140-142

    致谢142-14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