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倡导以实践定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倡导以实践定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1-06 点赞:4912 浏览:144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其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过度侧重于理论知识研究、缺乏多学科的介入和有针对性的交际实践教学等问题。文章对此作了简析,并提出要倡导需求定位的、以交际实践定位的跨文化交际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英语教学;交际实践定位
1005-2909(2012)03-0157-03
关于高校外语学习者要了解所学目标语言所立身的背景文化、培养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性无需赘述。国内外语专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开拓者胡文仲[1]、贾玉新[2]很早就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外语教学必须与文化相结合。迄今为止,中国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已经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部分高校也将它设置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下的一门公选课程。跨文化交际研究涌现了一大批专著和论文。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以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概论》,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和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等为代表的专著达到70余部,论文7 000余篇[3]。
作为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建构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和课程体系,但就该学科和课程的实践性目的而言,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如何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仍有待探索。文章通过总结、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有必要在理念上实现以交际实践为基础的定位转向。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总体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以知识理论教育为主

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中国大学课程体系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开放和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兴起于大学外语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理念:大学教育旨在“复合型人才”素质培养,外语人才不仅要最大程度掌
握和具备运用异国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要在人文知识和意识方面增加输入,成为具有较好知识深度、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的人才[3]。基于这一理念而开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其基本定位是传递异国文化知识信息,促使学生掌握异国文化以有利于交际,因此,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理论阐述和文化对比分析。
从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看,多数教材遵循同一模式:先总体探讨介绍跨文化交际学及其发展历程,然后从不同角度分专题对跨文化交际涉及的种种语言文化要素及其对交际产生的可能影响进行列举对比分析。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性、特征和类型,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对学科的奠定和发展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及其核心理论,价值观与宗教信仰,价值观与习俗、礼仪和行为,跨文化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及其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和跨文化营销的影响等[4]。各类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以大篇幅列举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及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部分教材和研究探讨了现实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和误解[5],但对如何通过挖掘引发交际冲突的原因来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却未进一步深入阐述。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内容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文化知识输入上有一定效果,但太过理论化的输入与实际交际能力培养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
从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看,目前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即系统介绍相关的知识理论;讨论,即学生在课堂就某一话题或者案例展开讨论;主题研讨,即学生就某一主题搜集资料,课堂进行演示讲解[4]。主要围绕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跨文化交际过程的要领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一教学理论性成分居多,缺乏针对解决实际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演练。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侧重“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背景下的实际交际,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能力培养。

(二)缺乏多学科的介入

作为一门兴起于西方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进入中国最早见于外语类语言和文化研究,一开始就与外语语言文化研究、外语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内多数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大多由英语语言文化研究者完成[6],研究成果涵盖了跨文化语义、语用和语篇等多个方面,主要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的视角作探讨。现有跨文化交际课程一般由外语教师开设,教学效果直接受外语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研究兴趣影响。此外,英语在中国外语研究和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也使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多集中于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文化现象和内涵的对比,缺乏多样文化性。
现实中的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和过程,远远不只受制于交际者使用的语言、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还涉及微观的言语和非言语策略、心理策略,以及交际过程的运作方式和对交际产生的影响,等等。仅仅从静态的语言文化角度去研究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多学科的介入。
跨文化交际研究学科的创立始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人类学研究,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首创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概念,为跨文化研究学科奠定了基础[7]。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跨文化研究学并未在人类学研究领域获得更多突破,却在与传播学的交织中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研究论著都是从传播学角度探讨跨文化背景下人类交际、传播的机制[7]。美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从一开始就倾向于研究交际本身,多学科介入,包括语言学、社会学、新闻学和心理学等,心理学甚至被认为对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影响最大[6],不同视角的研究给跨文化研究带来丰富的发现,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而在中国,由于研究方向局限于语言和文化领域,参与研究人员缺乏多学科如传播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学术背景,跨文化研究的发现多局限于语言和文化现象层面,未能更好地从多角度跨文化交际更深层次元素,找到更有效、更科学、更实证性的研究途径,也未能更好地帮助解决在交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源于:论文的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