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6368 浏览:203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多媒体真正应用于阅读教学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需要人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传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媒体)向受者(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
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上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风景秀丽的四川卧龙山区,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嬉戏与山水丛林之间,悠然自得,耳畔是古典音乐在回响。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大熊猫的可爱样子吸引住了,我趁机揭题:“这就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同学们想去看一看,走一走吗?”再引导学生设疑,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了:①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②大熊猫住在哪儿,吃什么?③为什么称卧龙山区为大熊猫的故乡?④课文写“我”在大熊猫的故乡干什么?……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的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它调动了学生的求知,使传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限制

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udooo.com

,往往抓不到重点,教师就要以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讨论、筛选、过滤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带着探究性问题津津有味地读起课文来。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性强,感染力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勤奋学习,进而发展其智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三、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
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作者是想通过文本来唤起大家对国宝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①继续利用网络查找大熊猫的信息,举行“大熊猫知多少”的知识宣传活动;②写一封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③画一幅展现大熊猫风采的图画;④创作或填写保护大熊猫的歌曲,其中的一项作业。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推广应用,必将有效推动我们的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