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简论两种一种情怀,两种要求

简论两种一种情怀,两种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1-02 点赞:20553 浏览:936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由导演王全安执导的影片《团圆》获第6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电影故事改编自上世纪90年怎么发表生在上海的一段真实故事,而这段故事也被拍成了纪录片《重逢的日子》。两部作品在各自的领域无疑都是成身之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电影与纪录片如何通过各自的表达方式,展现其不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团圆》;《重逢的日子》;比较研究;电影;纪录片
团圆——常用语言,意指分离的人重聚在一起。阔别故乡多年的海外游子重返故土,与亲人相聚的那一刻是团圆;漂泊在外

怎样写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的儿女逢年过节常回家看看亦是团圆;而当一个移居海峡另一边的国民党退伍老兵,晚年回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他心中渴望已久的那份团圆,最终能否实现呢?导演王全安用平易近人的电影手法讲述了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纪录片《重逢的日子》讲述了一位台湾退伍老兵董万华回到上海与失散了四十五年的妻子邵玉华重逢——团圆——再次分别的真实故事。该片记录了董万华、邵玉华、邵现在的丈夫张燕生以及张的儿女之间情感与现实、亲情与爱情矛盾交织的那段日子。
两部片予无疑都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均在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样以这段经历,故事片与纪录片在各自的艺术范畴围绕开去。故事片着重通过演员细腻的表演来演绎这段这段动人的故事,导演用平缓的镜头来表达人物之间的张力,营造出强烈的对比,触及了观众的心底。而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则不含虚构成分,片中人物均为真实的非表演呈现,编导更观注片中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种种微妙的情感纠葛,通过捕捉大量真实的镜头较为客观地讲述了这段故事,为观众的视野提供了客观的参照。
首先,从叙述方式来看,纪录片《重逢的日子》采用纪实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段落:介绍故事背景及缘由;邵玉华与张燕生准备离婚以及各方态度;二人离婚过程涉及房产的问题;邵家搬入新房,离婚搁置,大家在无奈的现状下迎来董万华离别的日子。编导在叙述故事时把大量的背景情况都交代给观众,比如开场时画外音讲述两人重逢前的故事,在片中穿插邵玉华和董万华回忆的片段,通过他们的言语让观众了解到二人曾经相识相知的往事、董万华在台湾的境况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从片中掌握第一手的情况,从而来把人物的多面性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物性格丰满起来,把评判的余地留给观众。纪录片主要是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事件的发生,用摄像机记录下真实的镜头,虽然它也多多少少地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但是人为干扰较少,总体而言把握程度具有客观性,
故事片主要是创作者主观意图的体现,在故事片里渗透很强的主观性,它把一个故事的叙述融进了很多的主观思想在里面,从而让观众能够明显地感觉出来。影片《团圆》中,导演在保留了纪录片,《重逢的日子》中三个主要的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并增加了一条以外孙女及男友的婚事作为暗线,使剧情更富张力,丰富了剧中人物形象;另外从《重逢的日子》中挑选出“先结婚再离婚”这一本身就富有戏剧化色彩的段落,给予加工和再演绎,用极富幽默的戏剧语言
与表现手法展现给观众,为影片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增强可看性;通过导演的叙述以及对细节的把握,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三位主要人物鲜活的性格塑造:台湾老兵刘燕生对已故的亡妻还是有着几分眷恋,对待昔日的恋人玉娥是一份情感上的愧疚与物质上的亏欠,因而希冀能带玉娥回台湾重温旧情,白头偕老,并且对老陆在物质上极尽所能的补偿;玉娥虽然心系刘燕生,满怀希望终于盼来了日思夜想的老情人,为其铺床叠被、携手共游浦江美景,往日情怀油然而生,但是又念及老陆的恩情与家庭的责任,特别是在老陆中风之后,不得不在爱情与恩情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作为解放军老战士的老陆对玉娥有着隐忍的爱情,夫妻多年的相濡以沫更让他在生活上依赖玉娥,随着刘燕生的到来,面对昔日的敌人,如今的朋友,心情是复杂而矛盾,一方面希望玉娥能够追随自己相爱的人而去,一方面自己无论在感情上生活上都离不开玉娥。
从表现特点来看,纪录片《重逢的日子》主要力求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用真实的手段记录下来,其中的段落并非编导刻意安排,编导也无法预知故事的发展,而片中出现的人物也是原生态的非表演,镜头记录的正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状态。《重逢的日子》中许多细节的选择反应的是创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具匠心的创作力。比如邵玉华和张燕生离婚不成之后,董万华在炎炎夏日没有空调环境的陋室中递给张燕生一瓶汽水,邵玉华一旁独坐,配合着音乐不失时机的加入,可见邵玉华心中晦迷凄凉、倍感压抑的心情;在电影《团圆》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以虚构的,艺术化的表现为基础,把发生的事情通过艺术地再加工、再创造,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相较于《重逢的日子》中董万华在张燕生生病时拿出可口的饼干和牛奶给张,在电影《团圆》中,导演将这一细节放大处理:刘燕生横跨大半个上海写齐各种珍稀食材为病中的老陆烹饪“佛跳墙”,经过导演加工的情节生动、立体形象地反映了刘燕生对老陆的愧疚之情,希望能够尽其所能帮助老陆恢复健康,为他带走玉娥创造一些便利的条件。在《重逢的日子》中,出现了为数不多几次吃饭的场景:董万华的接风宴与送别宴,可谓前后呼应,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在影片《团圆》中,导演别县匠心地较大篇幅地加工了吃饭的场景,亦或是全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亦或是只有三位主人公对酒当歌、聊天畅饮,对此,导演的解释是:“中国人很多事情是在饭桌上解决的。我是要用饭桌来隐喻‘团圆’,‘团圆’对中国人是最高的追求:但每次亲人团聚的时候,总有快乐也有烦恼,也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片名虽为《团圆》,但昔日的妻子玉娥终究没有跟老兵刘燕生走,留下来照顾老陆,外孙女做出了先结婚等着出国的男朋友的选择,最终都没有团圆,这里的团圆只是一种希望与寄托。《重逢的日子》里,现实中的邵玉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结发丈夫的身边,名副其实地团圆在一起。艺术是虚构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似没有团圆的结局才真正发人深省,刻骨铭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